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文权 三甲
王文权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 普外科

胰腺癌综合治疗系列——为什么每一位病人都要推荐做“基因检测”?

1373人已读

上海中山胰腺刘亮教授团队出品

2020-2021年胰腺癌诊治领域最新进展也是最重磅的事件之一,就是:


在国内外最新指南或专家共识中,无一例外地将“基因检测”推广至临床一线,推荐所有确诊胰腺癌的患者都应接受至少与胚系相关的基因检测。

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遗传性/家族性高风险评估指南”中,首次将胰腺癌纳入筛查范围,与卵巢癌和乳腺癌并列为三大遗传性筛查肿瘤。

这是因为:① 胰腺癌“有药了”:近年来,以奥拉帕利等PARP抑制剂(针对BRCA1/2或PALB2基因突变),厄洛替尼(针对KRAS基因野生型尤其合并EGFR扩增),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针对NTRK融合基因),Sotorasib(AMG510)或Adagrasib(MRTX849)(针对KRASG12C突变),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针对MSI-H或dMMR)等靶向或免疫药物取得突破,在胰腺癌综合诊治中疗效显著。

② 药物疗效显著:最具实用价值的真实世界研究(Know Your Tumor Registry Trial)提示,约30%的胰腺癌患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结果匹配“个性化”药物,既延长生命周期又减少毒副作用。

的确,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基因突变驱动过程。在临床诊疗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胰腺癌患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我有亲属得了胰腺癌,我需不需要做基因检测筛查?

2. 胰腺癌病人要做哪些基因检测?

3. 胰腺癌病人做基因检测有什么作用?

本文将依据国内外最新指南,对以上几个与基因检测相关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一、 遗传筛查

图1为《指南》列举的常见的胰腺癌遗传易感基因,携带这些基因的人群患胰腺癌的概率将大大增加。胰腺癌患者有5-10%的概率携带有以上遗传易感基因,因此,《指南》推荐:

1. 所有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进行易感基因检测;

2. 携带易感基因患者的直系亲属(即祖父母、父母、子女)进行基因筛查,因为以上遗传基因是胚系突变,也就是说可能会遗传下去。

123.jpg


二、 用药指导

在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上,《指南》建议,对所有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即肿瘤局部侵犯胰腺周围主要血管无法手术,或者有远处转移,如肝转移等,进行胰腺癌相关的基因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BRCA1/2、NTRK1/2/3、PALB2、ATM/ATR和RAS等,且均应进行MSI、MMR、TMB检测,其目的是:

1. 指导选择最佳药物治疗方案

2. 筛选适合参与临床研究的患者

依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药物治疗方案的情况如下(目前):

1. 对于存在NTRK融合基因的胰腺癌患者,首选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进行治疗;

2. 合并有BRCA1/2或者PALB2基因突变的患者,一线化疗首选含铂方案;若铂类药物治疗后无进展≥16周,建议以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对于体系BRCA1/2基因突变或其他同源重组修复通路异常的患者,可参考胚系突变同等处理;

3. KRAS基因野生型,尤其合并EGFR扩增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可选用尼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

4. 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可应用于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

5. 对合并KRASG12C突变的晚期胰腺癌,可以考虑使用Sotorasib(AMG510)或Adagrasib(MRTX849)。

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具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分子特征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胰腺癌的诊疗将进入“精准化”及“个体化”的时代。依据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包括基因突变情况)制订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临床医生的职责。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基因检测等创新技术的开展。

王文权
王文权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