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便秘全解
什么是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是指小朋友的排便习惯发生巨大改变,一般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坚硬、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朋友便秘时常常感觉自己的腹部胀痛,但因年纪较小、表达能力有限而无法正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所以家长应学会判断自家小朋友是否便秘? 当小朋友持续有四天或四天以上不大便,且大便时,排泄物较硬,或者即使1-2天排便一次,排便费劲,或者小朋友惧怕排便,那小朋友就发生便秘了。
小儿便秘的危害
医学研究发现,小儿发生便秘,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蛋白质腐败物在肠道内长时间滞留,并被吸收到体内后,会引起一系列毒性反应,使小儿出现头痛、呕吐、食欲减退、腹胀、遗尿、便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粪嵌塞、肠梗阻,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另外,若经常发生便秘,胃肠的消化功能就会明显减退,并还会促使肠道内产生更多的甲基吲哚、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物质被血液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时间一长,毒素在脑组织中积蓄过多,就会使大脑神经细胞受到很大损害,大脑思维变得迟钝混乱.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明显减弱,从而使大脑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儿童智力下降和生长发育迟缓。
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小朋友便秘呢?
一、 偏食。由于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小朋友都会出现偏食的情况。喜欢吃肉类食品,很少吃蔬菜,水果。这样不仅会出现便秘的情况,还会导致营养失衡造成营养不良。许多父母相信吃啥补啥,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更是餐桌常客,长辈们更是生怕正在成长的小朋友少补了某些营养物质,导致小朋友输在起跑线上。但若不注重合理饮食可能使小朋友饮食结构中的鱼、肉、奶所占比重较高,而纤维素含量不足,最终可能导致小朋友便秘。
二、排便不规律。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及规律的排便习惯。如果因为生活作息不规律,影响排便时间或者是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会导致排便反射减弱,长期出现便秘的情况。也不可憋便。长期憋便,会误导排便反射紊乱,出现便秘。
三、药物影响。长期使用导泻剂或者用利于通便等外在干预手段,会导致肠壁肌肉乏力,肠道功能失调,出现便秘。或者正在服用抗酸类药物、抗惊厥类药物及铁剂等,均可使肠蠕动变慢而出现便秘。
四、生理异常。对于患有佝偻病、呆小症、先天性肌无力、营养不良、肛门狭窄及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均可使肠壁肌肉乏力,出现功能失调而引起便秘。还有的儿童出生后就有便秘的情况,这与遗传及家族史有关。
五、精神影响。因生活习惯或者环境改变,使小儿受到精神刺激影响,也会出现短期的便秘情况。
小儿便秘的治疗
这时候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综合入手来调理便秘。
一、食物多样化,主食为主,纤维素是基础
小朋友成长期需要摄入不同的营养物质,单一的食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唯有食材搭配方能营养均衡。长期食用一种食材会降低小朋友食欲,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消化后残渣量减少,最终使大便减少、变稠,形成便秘。所以小朋友每日饮食需要做到:粗细粮搭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纤维素的摄入了。纤维素对于肠道蠕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加快粪便的排除、减少身体对体内废物的吸收。黄瓜、香蕉、白菜、猕猴桃、萝卜等果蔬均含有大量纤维素,小朋友长期食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及体内代谢,有利于防治便秘及维持身体健康。
二、警惕油腻食物
小朋友一般都喜欢肉类、油炸类食物,不喜欢蔬果。此类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极低,对于胃肠的的刺激性偏低,无法促进肠道蠕动,也无法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小朋友没有想大便的感觉,使得粪便堆积在大肠导致水分被吸收,最终使大便干燥难以排除,形成便秘。
所以,家长要学会科学的饮食搭配,注重平衡小朋友营养物质的摄入、培养小朋友健康的饮食习惯。家长在平时饮食中需要注意油腻食物的摄入,如果不小心进食太多油腻食物,应搭配含有高含量纤维素的果蔬一同食用,如地瓜、芹菜、梨子、柚子等。同时也可摄入适当酸奶,酸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排便。
三、 适当饮水
当小朋友排便异常时,粪便停留在大肠内,水分被吸收致使大便干燥难以排除。因此小朋友每日摄入适量水分是成长期必不可少的,摄入水分的多少与体重相关。若每日水分摄入不足则易导致便秘,小朋友也可适当饮用蜂蜜水,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另外建议早起给小朋友饮水,可以促进排便。
四、合理补钙
长辈往往担心小朋友成长过程中因缺钙而影响身体发育,常常采用各种方式给小朋友补钙。但当身体摄入较多蛋白质时,钙与蛋白质易结合成钙化酪蛋白,对于肠道蠕动毫无帮助,还容易形成便秘。因此,要合理补钙。
五、 少吃多餐,定时定量
小朋友的胃容量较小,每次对于食物的吸收也较少,但小朋友活泼好动、运动量较大,因此需要少吃多餐补充营养维持活力。除了小朋友正常的一日三餐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两顿辅餐。正常三餐的要求还是食物多样化,而辅餐我们可以增加脂质的摄入,如杏仁、大枣等,为小朋友补充能量、增添活力。
六、适当运动
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可增加小儿进食量,有助孩子生长发育。
七、训练排便习惯。
从3 -4 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在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可选择在进食后形成排便习惯,建立起条件反射。针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运用训便器,让宝宝蹲在训便器上大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可责备谩骂,避免对小儿造成心理影响。
八、腹部按摩。
将小儿平卧位后双手搓热,放在小儿的腹部,顺时针方向轻推揉10-15 分钟,促进肠胃的蠕动,利于排便,还可增进父母与小儿的感情。
九、对于长期便秘严重的儿童,应寻求专业的医生指导,进行用药治疗。不可擅自予以灌肠或者口服药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十、此外,某些疾病如佝偻病、肛门狭窄等,也可导致便秘,因此如患有这种病症的孩子应积极诊治,避免引起便秘,影响健康。
介绍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小儿便秘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饮食合理搭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补充适当益生菌,促进肠胃的蠕动,防止便秘的情况出现。一旦形成严重便秘,一定要及时到院就诊,不可盲目治疗。
本文是严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