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头状肾癌是怎么回事?如何诊治?预后生存如何?
乳头状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肾癌亚型,病理显微镜下显示具有乳头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根据肿瘤细胞的排列层次和细胞核级别又将乳头状肾癌分为1型和2型。
乳头状肾癌发病率在肾癌中位列第2位,但其总体发病率较低。国内外关于乳头状肾癌的发生率报道不一,西方国家报道其发生率占肾癌的10%~14%,日本和韩国报道占5.2%~5.6%,国内报道占1.9%~7.5%。我们团队前期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乳头状肾癌占同期肾癌的5.9%,明显低于西方的发生率,但与日本、韩国和国内已有报道类似。
乳头状肾癌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乳头状肾癌2型较乳头状肾癌1型的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肿瘤易发生复发和转移,临床中患者往往早期出现血尿、腰部疼痛等症状。这类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往往无法很好的区分是1型或者2型,一般需通过术后病理才得以明确是哪种类型。我们的研究也显示,与1型乳头状肾癌相比,2型患者肿瘤分期更晚且病理分级更高,2型乳头状肾癌的病理特征提示其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更强的侵袭性。
手术方式的制订在临床治疗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报道,对于早期乳头状肾癌,应尽可能实施保肾手术;当不适合保肾手术时,建议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从组织学角度,2型乳头状肾癌较1型更具侵袭性,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更高。多数学者建议对2型乳头状肾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但有研究分析发现,乳头状肾癌的组织学分型对接受保肾手术的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我们的研究也初步显示,早期2型乳头状肾癌的肿瘤多灶性情况并不常见,对于早期的2型乳头状肾癌,也可以考虑采用肾部分切除术。
因此,乳头状肾癌患者需要首先明确肿瘤的类型(1型或者2型?)、肿瘤的分期、分级等,及时规范化的诊治至关重要,术后定期复查随访是保障。

本文是洪保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