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田龙
田龙 主治医师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医学课

703人已读


心脏医学课 转载

本课程来自得到课程《给忙碌者的心脏医学课》,系笔者的学习笔记。


作者是谁?

你必须知道作者是谁,毕竟我们学的是健康医学的课程,尤其是心脏医学,这是一个会托付生死的问题。作者冯雪,首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一名医生,该医院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而作者又是这家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作者北京大学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还去过梅奥医学中心交流。通过以上这些信息,你应该能相信冯雪医生课程的权威性了,而如果本文有所纰漏,必是笔者之因,欢迎指正以及去得到学习冯雪老师的课程。


架构

全文会通过三个模块展开讲述心脏医学

第一,认知心脏————主要讲到心脏健康的四个维度:结构、功能、适应和储备。

第二,医学干预————从诊断、治疗、康复三个层面来弄明白医生的思维方式。

第三,健康管理————怎么跟心血管疾病相处,如何预防,如何养心。


认知心脏

严密的心血管组织

在医学里,心脏是一个孤零零的器官,但心血管系统却是一个由心脏、每一层动脉、庞大的毛细血管网络,以及一层层静脉组成的循环结构。所有心血管的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康复,全部来源于这个网络循环结构,而不是心脏本身。

毛细血管仅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那么细,而所有的毛细血管开放,其容积可以达到20L,而血液的总容量,也就4~5L。而这几升的血液负责全身37.2万亿细胞的供给。

心脏传出的血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层递通畅,在达到营养细胞之时血液成分和心脏射出的没有任何改变,达到了价值100%的传递。然后还能对代谢产物进行100%地收集回来。输出和反馈都做到最好的地步。

心血管架构为了确保安全性,启用了备胎机制。我们身体中绝大多数组织、器官都有两套,甚至两套以上的供血系统,尽管这个这样看来有点重复,不够精简和经济,却符合了生存第一的原则。


严密结构带来的隐患

越是复杂的系统结构,蝴蝶效应越是明显。血管问题的日积月累,导致了我们熟知的冠心病、心梗、脑中风、下肢动脉闭塞。包括我们日常觉得很急性的心梗、中风,其实也是心血管系统的慢性病。


心血管如何实现精准供血

1.一套系统:神经—体液控制系统

神经体液控制系统如何工作?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身处非洲大草原,身后站着一头狮子。在你感到威胁的瞬间,神经调节的交感神经启动兴奋,副交感神经减弱,两者都在0.5s内作用于心血管,使得心脏射血量达到正常的8倍以上,以匹配飞速奔跑的四肢和重要的心肺功能。另一方面,神经调节也收缩了所有不必要脏器的供血,比如肠胃道,让你在紧张的时刻忘记饥饿。以上这些就是神经调节的快速应答机制。神经调节迅速但无法持久,这时就轮到体液机制接管并延续了这一效应。交感神经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心脏,另一方面作用于体液控制系统,使这个系统分泌出比平时多1000倍以上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都是使心血管跳得更快更强的激素。而当运动停止后,副交感神经就随之启动了,它会逐渐减缓、减弱心血管射血,直至我们恢复正常。日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在对抗,让我们处于平衡状态,而安静时刻副交感神经占据更主导一点的地位。


2.两个调节维度:变时和变力

控制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其实只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时间维度,医学上把它称为“变时功能”,也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多少次。

另一个是力的维度,被称为“变力功能”,也就是心脏每次用多大力量,射出多少血。

很像物理学上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时间和力。时间和力相乘,叫做“功”,而在心血管就意味着每分钟射出多少血量。这也是评价心血管功能的核心指标。在刚刚那个例子里,一是心跳达到150次每分,是平常的两倍左右;二是心肌收缩力达到正常的四倍,二者相乘,提升了八倍的供血能力。

而这两个维度,无论哪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故障。如果时间调节维度出了问题,无论是快了,慢了,不均匀,就是平时说的心率失常。如果力的调节维度出问题,就更好理解了,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无力就是心衰,不匹配的力度过大,就是高血压。


3.一套基本操作:收缩和舒张

心血管实现这么多复杂的供血功能,只用了一套基本动作,那就是收缩-舒张-再收缩-再舒张。为什么复杂的系统能用这么简单的逻辑实现呢?

因为这最容易实现,而越简单越不容易出错。抽丝剥茧后,事物的本质都很简单。


心脏的适应能力

每个人的心脏能力都是有上限的,它决定了我们的行动能力。

当身体出现超出负荷的信号时要善于辨别。区分基本信号、警灯信号、危机信号。

警灯信号比如紧急时刻呼吸特别急促、胸闷或者胸痛。

危机信号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更不上,但是行动依然迟缓,甚至出现头晕、无力。


如何提高心脏预防猝死的能力

猝死基本上在1小时之内死亡,因为实在太快了,80%的死亡都发生在医院之外,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湘雅附二医院大血管外科的李晓冰医生,下午健身后发病倒在厕所,在抢救室做了开胸心脏按压,均无效,从发病到死亡只有两小时。他是心脏科的医生,也不能预知猝死。

猝死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死亡人数的总和。在我国,每年就有54.4万人死于猝死,相当于平均每分钟一个人。

猝死发生有85%是心血管问题,这其中,又有80%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突发缺血了。

那么如何预防呢?


1.猝死是储备坍塌导致的

储备就是心脏因身体的需要而增加的射血能力,也称作心力储备。储备,是一种扩大适应范围的潜力。正常人的心力储备,最大可以是日常心脏功能的8倍,但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心脏储备也完全不同。大部分时候,猝死的发生是因为高强度下超出心脏储备,导致心血管储备坍塌。


2.预防猝死的三种策略

(1 避免最后一根稻草策略,不做能引发猝死的事情

(2 关注身体信号策略。我们要注意引发猝死的先兆,也就是去注意储备透支的信号。

(3 拓展储备策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策略,既然储备是一种潜能,那我们就要努力去拓展它。

《柳叶刀》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引发猝死的十根稻草:

1.在闹市中骑车

2.用力解大便

3.大量喝酒或咖啡

4.心情抑郁

5.暴饮暴食

6.性生活纵欲过度

7.吸食毒品

8.吸烟或二手烟

9.吃得太咸,太甜

10.久坐不动


3.注意储备透支的信号

做常规检查如心脏超声都不能检查出心脏储备是否足够。做心肺运动实验,是目前医学界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储备透支的信号有哪些?

首先,是一些惯常的因素。比如吸烟、精神紧张、自卑都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相关因素。

其次,是和心率相关的信号。比如安静时的心率突然增加,运动时心率增加缓慢,运动时血压下降,或者,运动停止后一分钟内心率下降不多就是一个猝死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最后,还有一些相关疾病,比如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律失常、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


4.心脏健康带来的真正自由

本质上,心脏的适应健康,是一种节制力。

储备健康,则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总结

只有结构、功能、适应和储备四个维度都健康,才算是拥有了真正的健康心脏。


医学干预

心血管疾病误诊率不高,但心理疾病诊断率极低


1.心理疾病诊断率极低

三个原因:

第一,思维盲区,来医院看病的人一定会和医生说自己哪哪不舒服,医患双方会就不舒服的地方展开探究。

第二,文化问题,中国老百姓一直以来都不把抑郁和焦虑这样的心理疾病当成病,近几年才有所好转。

第三,医学模式,中国的医院,大多还停留在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所有医疗的关注点都在与器质性病变。

在青春期、产后、更年期、老年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这个疾病的发病率更高。


2.心理对心脏的影响

为什么心理疾病会导致出现变现与心脏器官上的实质症状?

这在医学上倍称作“心理疾病的躯体症状”,也就是心理疾病会引起一系列的身体症状,而不是真的得了心脏病。主要包括: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其次还有各种疼痛,比如肩痛、腰痛、胃肠道不舒服等等。

前面认知心脏中我们讲到,心血管是由神经体液控制系统调节的。这套控制系统是由大脑发出的,而心理和情绪都会引起大脑的活动,从而影响这套神经传导通路,最终影响心脏。

焦虑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会使心梗患者死亡率增加两倍以上。

心理疾病既是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也是其结果。


3.心脏对心理的塑造

规律的运动会启动神经传导通路,让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正是一种产生和传递快乐的神经介质,可以用来治疗抑郁症


治疗方案

1.心血管介入手术

2.逆向思维,抑制消耗以对抗心衰

3.医疗的巅峰之笔:替代疗法———欧美已经批准上市,中国部分医院也开始陆续应用(心脏的寿命不再成为人类寿命的天花板)


心脏康复是治疗的核心

心脏康复包括有效的运动、营养管理、睡眠学习、呼吸训练、药物管理、心理干预等九个方面。

而其中最核心的是运动和营养管理。运动应该是有效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能提升心脏储备的运动量。控制盐的摄入,少食辛辣刺激,注意瓜果蔬菜的摄入。


健康管理

首先,每周要做有氧运动,如果以8.5的速度跑步,每周跑够90分钟。如果是5的速度快走,每周需要四个小时。然后,每周还需要2~3次的力量训练,以保证每个大肌肉群的肌肉量、肌肉力量和耐力。

避免过于安静,夜晚睡眠超过八小时,习惯性午睡超过30分钟,所有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都会增加。


用药健康

不是支架手术做完了就是治疗结束,相反只是治疗开始。大凡能让你舒服、缓解症状的药物,通常都没有长期延缓生存的功效。而奇怪的是,能改善长期生存的药物往往吃着不疼不痒,你也很难觉察到什么功效。空山鸣响,静水留深。

转载 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 冯雪主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田龙
田龙 主治医师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