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头外伤后失明怎么办?——“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小明因为车祸摔伤了头部,造成右眼失明,到眼科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您的眼球没有受伤,是视神经损伤造成了失明”。小明非常着急,为什么眼球没事,眼睛却看不见了呢?原来,所谓的“视神经损伤”是指“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具体原因,要从人类眼眶周围的解剖结构说起……

图1 人类的眼球就像一个摄像头,会把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像接收下来,通过“电缆”传递到大脑里。
人类的眼球就像一个摄像头(见图1),会把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像接收下来,通过“电缆”传递到大脑里,形成我们看到的影像。而这根“电缆”,就是我们的视神经。如果头部受到外伤,虽然眼球这个“摄像头”没有受损,但是“电缆”断裂了,视频信号仍然不能传进大脑,也就造成了眼睛失明。这就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也就是“视神经损伤”。
为什么会造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那为什么会造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呢?这其实与人类视神经的特殊解剖结构有关。

图2 视神经解剖示意图。红色数字1、2、3分别代表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视神经。
人类的视神经在解剖上从眼球后方到颅内,可以分成三段(见图2):1、眶内段,从眼球后方到眼眶末端;2、管内段,位于眼眶与颅腔之间的骨性管道中;3、颅内段,是颅腔内与大脑连接的最后一段。大部分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都是在视神经的第2段发生的。

图3 管内段视神经结构就像一根螃蟹腿。
视神经管内段的结构,像一根螃蟹腿(见图3):外面有一层骨头紧紧包围着视神经,给视神经提供营养的血管也与视神经一起被骨头包围着。外伤以后,视神经受到外力的冲击或骨折片的挤压,会造成神经的水肿,就像平时不小心脚崴到了,脚腕也会水肿一段时间一样,视神经也会水肿。这时,视神经周围的骨头就像手铐一样紧紧锁住视神经,给视神经提供营养的血管也会闭塞,时间久了,视神经就会出现坏死,造成视力下降,严重的引起失明。
这就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如何治疗呢?
那么,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是不是就没办法治疗了呢?
不是的。根据患者不同的受伤程度,视力下降水平和年龄,还是有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治疗恢复一部分视力的。
治疗通常分为3部分:1、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应用药物,缓解视神经水肿、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2、微创手术治疗(见图4),通过微创颅底内镜手术,解除视神经管对于视神经的压迫,帮助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创伤小,不需要开颅,头面部无手术切口,外观不受影响。3、药物及手术治疗后,需要坚持高压氧及康复治疗,帮助促进视力恢复。

图4 经鼻颅底内镜手术示意图
什么样的患者适合手术?恢复的机会有多少呢?
患者手术之前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相关的评估,保证视神经周围重要血管没有损伤,才能降低手术大出血的风险,才可以手术。恢复的机会直接与视神经损伤的程度、患者的年龄相关。总体来说,受伤后视力下降、仍有残存视力的患者,手术后恢复的机会要比完全失明的患者多;少年儿童、青年人的恢复机会要比中、老年患者多。
两个误区:
1、 手术以后,能够恢复到没受伤之前的视力吗?
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是非常困难的,术后视力的恢复,需要视神经中没有受损的神经纤维的功能逐渐恢复和代偿受损的视力。想要恢复到没受伤之前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2、 今天手术,明天是不是就能看见了呢?
神经功能的恢复是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根据我们的经验,手术以后视力的恢复期大概在3至6个月,青少年及儿童的恢复能力更强,恢复期可能延长至1年。在此恢复期内,经过系统治疗,视力有可能得到部分恢复。
写在最后:
对于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如果病情允许,3个月内还是应该积极治疗。当然,接受微创手术的时机还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越早越好。综合、系统的治疗,对于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恢复,是有积极意义的。
希望我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是刘浩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