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许多人体检的时候都会发现“肝囊肿”,那么,肝囊肿到底是什么?需要怎么处理?今天,就让我们聊一下肝囊肿。

肝囊肿
肝囊肿的分类
肝囊肿,顾名思义就是肝脏的囊肿,囊肿是指外观呈光滑薄壁的圆形封闭样结构,其内部一般充满液体。所以,许多医生形象地称其为“水泡”。
根据病因肝囊肿主要可分为非寄生虫性和寄生虫性肝囊肿。其中,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非寄生虫性、后天性的肝囊肿少见,多由创伤和炎症所致。体检中发现的肝囊肿多数属于非寄生虫性、先天性肝囊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纯性肝囊肿。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据统计,全球肝囊肿发病率约为4.5%~7.0%。肝囊肿发病机制并不确定,多数人认为是由胚胎时期胆管发育异常造成。肝囊肿可能是单发的,也可能是多发的,多发性肝囊肿病人有时还合并其他内脏的囊肿;肝囊肿的大小也因人而异,小的直径可能只有几毫米,大的肝囊肿可能占据整个肝叶,能容几百毫升的液体。

肝囊肿
寄生虫性肝囊肿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一种肝囊肿,主要以肝包虫病最为常见,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的地方,由于进食含有虫卵的食物或水源,导致成虫卵在人体的静脉血液内传播,当虫卵寄存在肝脏并在肝脏内形成包虫生活的一个“窝”,就形成寄生虫性肝囊肿,也称肝包虫病。
肝囊肿的临床症状
绝大多数先天性肝囊肿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少数患者因囊肿位置、大小、数目、有无压迫邻近器官、有无并发症而临床表现不同。如果囊肿位置表浅,与膈肌或腹膜摩擦,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或疼痛,当巨大肝囊肿挤压周围脏器时,患者同样会感到腹部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不畅;如果合并囊肿感染,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如果囊肿出血或扭转,患者可出现急性腹部剧痛。
肝囊肿的诊断
超声检查几乎可以发现所有肝囊肿,对肝囊肿的检出率可达98%,同时可以鉴别寄生虫性肝囊肿。但要全面了解囊肿的大小、数目、位置,特别是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巨大肝囊肿,CT优于超声检查。

肝囊肿超声图像

肝囊肿CT图像
对于部分诊断困难的病例,可以利用腹腔镜直视观察或穿刺行细胞学检查或穿刺抽液化验检查。肝囊肿一般不导致肝功能异常,肝功化验检查对体积较小的肝囊肿的诊断价值不大。对于囊肿较大,或者囊肿壁较厚的肝脏囊肿,需要与肝脏血管瘤、肝脓肿、肝癌等鉴别。鉴别的方法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化验和检查去综合判断。例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增强CT时表现瘤内有血流、或血流由周边向中央弥散,而囊肿是没有血流的。肝癌病人常有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肝硬化,化验甲胎球蛋白升高,CT增强扫描呈现血流快进快出的表现等。
肝囊肿的治疗
先天性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绝大多数肝囊肿不需治疗,对于直径小于5cm、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只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B超复查即可。以下肝囊肿通常需要治疗:
①囊肿较大,直径>5cm时;
②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或者囊肿挤压胃肠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③囊肿位置靠近肝包膜,破裂风险较大;
④囊肿合并感染,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
⑤囊肿破裂出血时。
肝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及穿刺治疗。手术治疗又包括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囊肿摘除术、部分肝切除术、囊肿内外引流术等。
①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用于囊肿位于肝的浅层且无感染或胆管与囊肿无交通的情况。切除部分囊肿顶壁(即“开窗”),吸净囊液,使囊腔向腹腔内开放。若囊肿并发感染或囊内有陈旧性出血时,开窗后清理囊腔,并将部分带蒂大网膜填塞囊腔,腹腔内“烟卷”引流。

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②囊肿摘除术
容易剥离的单发性囊肿可采用此种手术,治疗较彻底。
③部分肝切除术
单发肝囊肿局限于某一肝段而囊肿位于肝脏较深处无法行开窗引流术,或弥漫性肝囊肿某一肝段囊肿密集、压迫致使该叶肝实质明显萎缩,可行部分肝切除术。
④囊肿内引流术
用于囊腔内有溢漏胆汁又不易找出胆管开口或囊壁较坚厚及感染严重的囊肿。
⑤囊肿外引流术
囊肿感染而又不易耐受其它较复杂手术时,可行暂时性外引流术,但易形成长期不愈的外瘘,往往需二期手术。
总的说来,手术治疗较为彻底,囊肿复发率较低,但总体风险较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肝囊肿的穿刺治疗手段包括经皮穿刺抽吸、硬化剂注射治疗。一般情况下,单纯抽吸治疗效果不佳,且复发率较高,目前多采用抽吸联合硬化剂治疗。注入的硬化剂可以是无水酒精,也可以是聚桂醇。在硬化治疗前需要排除肝囊肿是否和胆管相通,若存在相通,则硬化治疗的一个可能后果,是导致肝内胆管的硬化。如果经过2-3次经皮的抽吸囊液加硬化剂治疗仍不能消除肝囊肿,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本文是陈昊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