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袁宏杰 人已读
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的症状是相似的。它们主要都是由于神经组织受到压迫所引起。
主要有如下症状:
2. 上肢的麻木或者无力
3. 部分患者脊髓受到压迫,会出现行走不稳,脚踩棉花感。最为严重者,大小便会异常。对于脊髓受压的情况,主要见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较为少见。
4.其他一些症状,包括头晕、胸闷、耳鸣,这些都是颈椎病的较少见的症状。
颈椎病的分型
颈椎病,可以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颈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四个分型。但是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绝大多数颈椎病,属于神经根型。脊髓型较少。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那更为少见。对于颈型颈椎病,定义上涵盖较为宽泛,所以学术价值不大。也就是说,对于头晕、头痛、胸闷、耳鸣等症状,一般较少由颈椎疾病引起。 这要依赖于医生的判断。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原则
1. 对于症状并不是较重的患者,例如:疼痛不太严重,没有显著的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优先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颈托保护,以及神经根阻滞治疗。部分患者可以采用颈椎牵引的治疗方法。一部分患者随着神经根炎症的消除,症状会逐步缓解。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借助于超声,医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神经根所在的位置,将消炎药精准的注射到神经根附近。
2. 对于保守治疗一周到一月左右,未能有效缓解症状,或者神经根功能受损较重者,应采取微创手术或者开放手术的方法,进行神经减压治疗。对于存在脊髓受压表现的患者,应第一时间进行微创或者开放手术治疗。神经根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疼痛异常剧烈,上肢肌力明显下降,感觉明显减退,也就是手或者手臂皮肤没有了知觉等。脊髓受压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踩棉花感,或者大小便功能的异常。
注意:对于神经根功能受损的病例,不能由于害怕手术治疗,而一味保守治疗。若不及时解除压迫,会带来更为严重的身体损害。
颈椎间孔镜的简介
颈椎间孔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且非常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它可以有效的进行神经根和脊髓的减压。
它借助于椎板间隙,将操作通道(直径7mm的管道)植入至椎管内突出物所在的位置,在内窥镜的辅助下,采用专用的抓钳、专用的磨头等工具,将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将压迫神经的骨刺磨除的技术(类似于胃镜的原理)。
颈椎间孔镜的优势
1. 疗效确切:神经根型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其疾病原理较为简单,其主要症状均是由于神经压迫所引起。由于颈椎椎间孔镜,能够将压迫神经的骨刺和椎间盘突出髓核去除,因此,其疗效是非常优异的。一般手术后的当天晚上,疼痛即可缓解。有效率达95%以上。
2. 安全:在内窥镜引导下,神经根和血管等重要组织能够放大40倍,医生可以借助内窥镜影像,清晰的辨别神经根、导致压迫的突出物,甚至神经根表面微小的血管。神经损伤的概率几乎为零。非常安全。
3. 微创治疗:局部麻醉下治疗。手术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手术时间1小时左右,住院两到三天。手术切口7mm。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
如图,是颈椎椎间孔镜术后的手术切口。
为什么微创手术是非常安全的
弄懂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微创手术,什么是开放手术。开放手术,是将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层切开,在肉眼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 而微创手术,通俗的讲,置入管道,在小管道里做手术。 它是采用微小的管道(仅仅有7mm的直径),穿刺置入到需要手术的区域。同时专用的摄像系统将手术区域放大数十倍。仅仅有面条粗细的神经,被放大到类似于火腿肠大小(打个比方)。手术中使用的3mm直径的抓钳和磨除骨刺的摩钻也被40倍的放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术医生能够非常安全的找到突出物,然后将突出物取出,而几乎不对神经产生影响。
如上视频,椎间孔镜下,可以借助清晰而放大的视频,摘除突出物,解除神经压迫。
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任何手术,尽管是微创手术,也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但是对于颈椎间孔镜,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低。
颈椎椎间孔镜手术可能存在如下并发症
总结
内窥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为颈椎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极具优势的治疗选择。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颈椎疾病的治疗,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对部分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袁宏杰 博士
本文是袁宏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