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颅缝早闭
颅缝的解剖学基础以及闭合的发育规律
颅顶部常见的骨缝有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鳞状缝、顶骨乳突缝和枕骨乳突缝等。约在30岁以后,颅缝开始闭合骨化,先自内板后达外板,进而完全闭合。往往矢状缝首先闭合,相继为冠状缝和鳞状,人字缝和枕骨乳突缝最晚,而且常可终生不闭合。额缝在出生后6个月即开始闭合。在5~6岁时应当闭合,但也有少数正常人,此缝可部分或完全存在,称“永存额缝”。颅底的缝多在出生后不久即行闭合,只有蝶枕缝要到青春期方始闭合。

【2】颅缝早闭的定义、分型、流行病学
颅缝早闭又称为颅缝骨化症或狭颅症,是一种颅骨先天发育障碍性疾病,因其颅骨不能随生长发育而长大可导致颅骨变形和脑功能障,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表现为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即出现某条颅缝或多条颅缝的早闭,并伴发或继发慢性颅内压增高。
颅缝早闭是指一条或者多条颅缝过早闭合,使得颅腔不能适应体积不断增大的大脑,颅骨限制、压迫不断增长的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同时未闭合的颅缝受压不断增宽,致使头颅畸形。
颅缝早闭目前病因不明,是最常见的一种头面部畸形,一般分为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和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非综合征性颅缝早闭即单纯性的颅缝早闭,若颅缝早闭症同时伴有面部和四肢畸形,则称为综合征型颅缝早闭。颅缝早闭发病率约为1/2000,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发病率约占10%~20%。

【3】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颅盖畸形与早闭颅缝的关系
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表)
颅盖畸形遵循Virchow定律,即与早闭颅缝成垂直面的颅腔缩短,与正常颅缝成平行面的颅腔拉长。因此,畸形情况与早闭颅缝密切相关。畸形形态特征结合体格检查.对于此类颅缝早闭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8%。

治疗
手术方式可分为三大类,主要为
①颅骨重塑:包括额顶部、额眶部和全头颅
②扩大颅腔:包括前颅及后颅。前颅主要进行一期额眶前移,以期有效扩大前颅底。改善颅腔狭小;后颅采用牵引成骨扩张为主
③颌面部截骨:即Lefort截骨手术,主要针对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合并中面部凹陷患儿。
对于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主要的方式为颅骨重塑。必要时采取扩大颅腔的手术。
对于综合征型病例.以扩大颅腔为主要手段,而颅骨重塑为辅,在青春期前可行中面部牵引成骨,考虑行颌面部截骨,以改善整个面部形态。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