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力下降了,要不要佩戴助听器?
听力下降了,要不要佩戴助听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娜
在门诊中,因为单耳或者双耳的听力缓慢下降而来进行咨询的患者非常多。当听到医生佩戴助听器的建议时,很多患者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拒,大多数都认为,自己的年龄还没到佩戴的时候,不愿意“过早”让别人认为自己的听力有问题。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做法到底对不对呢?看完下面这段话,相信你一定有了自己的判断。
首先,我们要明白,“听力”和“听觉”是两码事。 听力指的是外周(听神经核以下的部分,包括内耳和听神经)的功能下降,而对于言语信号的识别处理则需要听觉中枢。当我们的听力下降以后,往往会伴随听觉下降。当外周传入大脑的信号由于听力下降减少以后,基于“用进废退”的基本原则,大脑相应的听中枢部分会发生退行性改变。
可以这么理解: 耳朵就像是一个“传令官”,它把我们听到的声音,通过传导通路,传递到听觉中枢。而听觉中枢相当于“司令”,它负责将传入的信号,处理、“翻译”成有意义的言语信号,从而让我们懂得声音所代表的含义。如果“传令官”疏于职守,也就是听力有了下降,无法传递声音,那么我们的“司令”则因为工作量的减少或消失,造成功能减退,以至于处理、翻译声信号的能力大大减退,就会造成言语识别率的下降,久而久之会造成即使听得到声音、却听不懂声音所代表的含义。
另外,由于听觉信息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听觉中枢功能退化,会造成整个大脑的分析处理功能退化,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形成。所以,听力问题不仅仅是听的问题,也会影响大脑的思维能力。
因此,如果出现了听力下降,要尽快处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中重度的耳聋建议尽早佩戴助听器,重度以上耳聋可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如果助听器佩戴得不及时,那么言语识别率下降了以后,即使想再验配助听器,也会出现听得懂声音、听不懂含义的现象。
了解了这些,如果遇到了听力缓慢下降、医生建议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你还会犹豫吗?
本文是张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