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新生儿血管瘤
有的宝宝一出生,妈妈就发现宝宝身上有“小草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小草莓”还会变大,颜色逐渐加深,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血管瘤,那么:新生儿血管瘤到底是什么?
本病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1%~2.6%,约有30%在出生时即可见到。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但具有危险性的婴儿血管瘤,如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则需特别留意。
新生儿血管瘤的原因
很多妈妈都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无缘无故患上新生儿血管瘤,其实,事出有因哦!血管瘤是发生于血管组织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种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发育或分化失常导致的血管畸形,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导致血管瘤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和肯定的说法。
一般认为父母的遗传、父母的内分泌失常、高血压等疾病、怀孕期间的环境污染或微生物感染都会影响胎儿血管发育。其中有关母亲的激素水平与婴儿血管瘤发生的相关关系研究很多,发现怀孕前服用避孕药的母亲的孩子血管瘤发生率明显增高;母亲雌激素水平与孩子血管瘤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即母亲雌激素水平高的孩子血管瘤发生机会也多。所以,孕妈的身体首先就要调养好,并且也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新生儿血管瘤的特征及危害
那么新生儿血管瘤主要有那些特征和危害呢?临床工作中主要分为4类
1.鲜红斑痣
一般患有血管瘤的新生儿都会出现一些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这些斑又叫做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它的边缘是不整齐的,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
2、草莓状痣
出现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又名草莓状痣,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皮肤有肿块
隆起于皮肤组织的肿块,按压可缩小。
4、海绵状血管瘤
见广泛扩张的壁薄、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甚似静脉窦,内皮细胞很少增生,其外膜增厚,形成纤维性厚壁。
对于血管瘤患儿,每个个体需要风险性评估,一般而言,位于面部,中线部位,粘膜周边的瘤体,属于高风险类型。同时,对于瘤体巨大,或者位于心前区的有增加心脏负荷风险。腰骶部的血管瘤因多合并脊髓发育不良以及脂肪瘤等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部分体表有多个瘤体,或者瘤体巨大的还需关注合并内脏血管瘤的可能。
新生儿血管瘤的治疗护理
新生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积极的定期观察、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局部约束疗法、局部注射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水乙醇、聚桂醇、平阳霉素等)、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冷冻,手术治疗以及系统治疗(普萘洛尔、糖皮质激素)等.
大部分的新生儿血管瘤都有自发消退的特点,不需要特殊处理,等1岁左右可自行消退。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现血管瘤要前往正规专科医院就诊,确定血管瘤类型,做好日常观察并及时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2、保持宝宝身体清洁,常洗澡,以免汗液浸湿血管瘤表皮。毛细血管瘤有浅表皮血管瘤,表皮极薄,若长时间浸在汗液中易破烂。另外洗澡时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划破宝宝血管瘤。
3、给宝宝经常修剪指甲。婴幼儿喜欢用手乱抓挠,特别是面部。因此要经常修剪婴儿指甲以免抓破血管瘤。
本文是梅峻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