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脉瘤/中华医学科技奖得主《血管通》电子书节选
第17章 主动脉瘤
“老王,你得了一个很危险的毛病,我们叫做人体不定时炸弹,从现在开始,你必须一直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不能咳嗽、不能激动、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屏气、不能用力大便... …不然,你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想救都救不过来… …”刚做2年基层医院医生的小张,急匆匆地冲进病房,拿着一张腹部B超报告对老王说道。大家可能想老王到底得啥病了,把医生紧张成这个样子。
其实,老王因为不经意在肚子上摸到一个会跳的硬块,于是去附近医院做了B超,结果发现了一个腹部的主动脉瘤。那么,到底什么是主动脉瘤?为何叫它“人体不定时炸弹”?得了这个病就真的有那么多“不能”吗?
一、一个“错误”的病名
很多人从字面上把主动脉瘤等同于肿瘤,甚至问这个“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其实不然,主动脉瘤并非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肿瘤,它实际上是某一段主动脉上发生的管壁扩张,由于这段动脉向外膨出,外观上形似“瘤”,所以得了主动脉瘤这么个“名不符实”的名字。这里有个标准,即主动脉直径扩张到正常主动脉1.5倍时,就算是主动脉瘤了。
根据动脉瘤发生的位置,主动脉瘤依次称为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胸降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等等(图1)。其中,腹主动脉是发生概率最高的部位,在65岁老年人中,其发病率高达8%。人体内较小的动脉也可以发生动脉瘤,我们将在其他章节详细介绍。

图1 不同部位的主动脉瘤
二、主动脉瘤与不定时炸弹
主动脉瘤不是肿瘤,其危害却胜似肿瘤,甚至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主动脉瘤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发生进行性的膨大,就像吹气球一样,一旦动脉直径膨大到超过安全范围,就有可能造成瘤体破裂(图2)。我们知道,主动脉是心脏向全身供血的主干道,其迅猛的血流有如汛期的江河;而发生主动脉瘤时,扩张变薄的动脉壁好比一道危堤,一旦溃决破裂,就会因患者体内大量快速的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并迅速死亡。

图2 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
因为动脉瘤多大会破裂、何时会破裂因人而异、难以预测,因此往往将它称之为埋藏在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1955年和1971年,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李四光(图3)先后因一场突发的疾病而猝然辞世,导致他们天才思维停止的原因,正是深埋体内多年的“不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破裂。

图3 因主动脉瘤破裂而辞世的爱因斯坦和李四光
三、主动脉瘤的其他危害
破裂大出血是主动脉瘤最大的、终极的危害,此外,主动脉瘤还可能造成局部压迫和远处栓塞两方面的危害。
局部压迫 我们知道,在主动脉的行程中,一路上有很多邻居,包括气管、食管、胃肠道、上下腔静脉、脊柱、神经等。当主动脉瘤膨大到相当大时,这些邻居们就可能受到它的压迫,而出现种种症状(图4)。比如,气管和肺受压可产生喘鸣、肺炎甚至呼吸困难,喉返神经受压可致声音嘶哑,食管和胃肠道受压可致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病人食欲下降,脊柱受蚀可出现背痛甚至截瘫,等等。

图4 巨大胸主动脉瘤(红圈处)将左肺完全压扁
远处栓塞 动脉瘤往往发生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而瘤体内血流紊乱,容易导致附壁血栓的形成。这些硬化斑块和附壁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流冲向远处,造成下肢动脉、肠系膜动脉等处的栓塞,引起下肢疼痛、腹痛腹胀等相应的突发症状(详见动脉栓塞、动脉硬化章节)。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两类危害并非必然发生的,一般只有少数人才会出现。
四、主动脉瘤的发生原因和高发人群
我们知道,正常的动脉壁由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构成,其中中膜中含有丰富的弹力纤维,随着每次脉搏,弹力纤维自如舒缩。如果中膜和弹力纤维先天发育不足,或因种种原因受损断裂,并代之以纤维疤痕组织,动脉壁的弹性就会下降,不能耐受高压血流的冲击,使某一段动脉逐渐膨大起来,形成动脉瘤。血压过高也有助于动脉瘤的形成。
除了先天不足的因素外,有很多后天的原因会引起动脉中膜和弹力纤维的损害和薄弱,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高龄,所以此类主动脉瘤多见于60~70岁的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0∶3左右,主要发生在腹主动脉段,尤其在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段,往往还同时累及髂动脉。其他的损害因素还包括感染(如梅毒)、囊性中层坏死、外伤、巨细胞性主动脉炎、白塞氏病以及多发生大动脉炎等,这些因素引起的主动脉瘤多数发生在中青年患者。
五、真真假假的动脉瘤
前面说过,“动脉瘤”的名字“取错”了。可是,它的名字还有更让人纠结之处,那就是动脉瘤家族中又有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之分(图5)。这真真假假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几种不同动脉瘤具有不同的发生过程和结构特点,为了把它们分清楚,所以作了不同的命名。

图5 各种不同类型的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就是本章主要介绍的动脉瘤,它的特点是动脉壁的全层都发生了扩张,成为瘤壁,这个瘤壁,拥有完整的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
而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完全不同,它是动脉某处受伤破损,血液涌出,但还没走远,就被动脉周围的软组织包裹起来,形成血肿并慢慢机化,成为假性动脉瘤,其瘤腔通过原来的破口与动脉相通,其瘤壁则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并非真正的血管三层结构。
至于夹层动脉瘤,则是由于高速血流将动脉某处的内膜和中膜撕开了一个裂口,血液经此涌入,使内中膜与外膜发生剥离,形成夹层,并最终膨大成“瘤”,其瘤壁主要由外膜构成。
然而,这几种“大不同”的动脉瘤,其治疗原则和方法却相近。一般来说,不特别说明的话,动脉瘤指的就是真性动脉瘤。在其他章节中,我们还会具体谈到另两种动脉瘤。
六、主动脉瘤的确诊方法
主动脉瘤多数不引起任何不适,所以它们常常是在体检中无意发现的,比如,拍胸片时发现纵膈增宽,做B超时发现主动脉增粗,医生听诊胸腹部听到血管杂音等等。有些患者自己在肚脐周围摸到与心跳一致的砰砰跳动的肿块(图6),还有些患者是出现了邻近脏器受压或远端动脉栓塞症状,作进一步检查时发现了主动脉瘤。少数患者甚至是发生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时才诊断出来。

图6 跳动清晰可见的巨大腹主动脉瘤
不管何时怀疑患有主动脉瘤,一定要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这是确诊主动脉瘤的唯一方法。彩色超声、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都可以明确诊断并得到瘤体大小、结构、形态等重要数据,为治疗提供依据(图7)。

图7 CTA显示的主动脉瘤(红色)和骨骼(白色)
七、主动脉瘤的传统手术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主动脉瘤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图8),具体说,就是将患者全麻,开胸和/或开腹后将主动脉瘤完全解剖出来,将两端的血管阻断后切除瘤体,再用人工血管分别与瘤体两端的主动脉吻合,恢复主动脉的血流,有时,还需重建多根分支血管。

图8 腹主动脉瘤的传统手术与切口
这种手术的效果是很确切的,但是创伤较大,全身麻醉、输血、主动脉阻断等因素对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有着直接的影响,术后易导致心梗死、肾衰等多种并发症。这就要求患者有较为健全的体魄来承受这样一个大手术的打击。
不幸的是,主动脉瘤的主要袭击对象是老年人,这些患者多数并存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肾功能减退等伴发疾病,手术的危险性大大提高。这个矛盾在该手术问世50余年来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许多患者因无法耐受手术而失去了治疗机会。
八、微创的腔内隔绝术
寻找一种既能治愈主动脉瘤、又能尽量减小创伤的方法,是血管外科医生多年来的梦寐之求。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了回报,阿根廷医生Parodi完成了第一例腔内隔绝术(EVAR),成功治愈腹主动脉瘤。1997年3月,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并由此开始了腔内隔绝术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图9)。
什么是腔内隔绝术呢?
我们知道,动脉瘤并非肿瘤,所以其治疗目的是预防破裂而不是切除病变动脉。如果能将人工血管置放在瘤腔内,使血液从人工血管中流过,而动脉瘤壁被隔绝于主动脉血流之外不受冲击,就能避免破裂,治愈疾病。这就是“隔绝”的原理,而“腔内”是指手术在主动脉腔内完成,不需大动干戈地开胸开腹,仅从大腿根部小切口,通过局部麻醉或半身麻醉(腰麻),在X线透视下(图11),通过股动脉导入合金支架-人工血管复合体(也称移植物)(图12),将其撑开固定于动脉瘤两端的正常动脉内壁,即可达到隔绝目的,其外的瘤腔则逐渐血栓化并萎缩(图13,14)。

图11 腔内隔绝术的手术场景

图12 腔内隔绝术所用的移植物和手术小切口




图13 腔内隔绝术原理及示意图

图14 腔内隔绝术实例(左:术前;右:术后)
与传统手术相比,腔内隔绝术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微创,且手术时间缩短,局部麻醉即可完成,不用阻断主动脉,且一般不需输血。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当晚即可进食,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使许多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有效治疗。
随着技术进步,腔内隔绝术发展迅速。以往,累及肾动脉等重要分支的主动脉瘤无法进行微创治疗,而现在也能通过分支型或开窗型移植物成功治疗(图15),微创治疗的禁区不断被攻克。

图15 分支型移植物治疗肾动脉(箭头处)受累的主动脉瘤
有问必答
问: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高吗?
答: 在美国,主动脉瘤破裂位列致死疾病谱的第13位。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高危人群日益增多,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同时,医疗条件和影像学检查水平的提高,也使主动脉瘤的检出率不断升高。
问:主动脉瘤会转移吗?
答:不会。主动脉瘤其实不是肿瘤,只是主动脉的瘤样扩张,因此也不可能像恶性肿瘤一样转移。但是,由于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是全身性的,常累及主动脉全程,所以,尚未形成动脉瘤的节段,今后仍有可能形成新的动脉瘤。
问:主动脉瘤会自行消失吗?有没有药物可以治疗?
答:主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动脉壁受损、扩张而逐渐形成的,主动脉一旦开始扩张,其过程就是不可逆的,更不会自行消失,正可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而且,根据物理学中的LAPLACE定律,动脉瘤直径越大,其增长的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说,主动脉瘤的生长过程中是有一个“加速度”的。控制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并不能让血管壁结构恢复正常,目前尚无任何药物有“减小”动脉瘤的作用。
问:发现主动脉瘤后是否必须立即卧床静养?
答:只有瘤体巨大且有破裂先兆的患者必须立即卧床,甚至急诊手术。其他多数病人在发现主动脉瘤后认可继续日常生活方式,无需惊慌,到正规血管外科中心积极治疗即可。没有证据表明严格卧床能避免动脉瘤破裂。但是,有些情况应该避免,比如,重体力劳动、过分激动、躯干部按摩甚至踩背、可能引起循环剧烈波动的大手术等等。
问:多大的主动脉瘤会破裂?
答:国际上一般认为,主动脉瘤长到4、5个厘米以上时破裂风险较大,或者主动脉瘤还没有这么大,但扩大的速度比较快,半年增加5毫米,那么也比较危险。但是,瘤体的大小并不是预测破裂与否的唯一指标,破裂还与瘤体的形态、动脉瘤的发病原因等有关,小动脉瘤也经常会见到破裂的例子。
问:主动脉瘤破裂有先兆吗?
答:部分病人有预兆。在主动脉瘤将要破裂之前,病人常常会感觉到胸背部或腰腹部的疼痛、闷胀,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信号,如已知患有主动脉瘤,应立即赶往有条件的医院,为手术抢救“争分夺秒”。
问:主动脉瘤破裂后血会流到哪里去?
答:多数情况下,出血积聚在体内,导致腹部膨隆等表现。有时,出血会破入气管或消化道内,导致突发的大量咯血或呕血。
问:明确诊断主动脉瘤就一定要手术吗?
答:并非绝对,应该综合考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和患者的年龄、并存病、预期寿命等多种因素。由于微创手术已非常成熟,高龄和高血压、糖尿病等良性并存病,已经完全不是手术的障碍了,故大多数患者均应积极手术治疗。但有些患者,比如瘤体很小且伴有晚期恶性肿瘤、预期寿命很短的患者,则可以考虑暂不手术。
问:主动脉瘤手术早做好还是晚做好?
答:对于瘤体较大或短期迅速增大,出现疼痛等破裂先兆,伴有严重瘤体压迫症状和远端栓塞症状等情况,当然应该及早甚至急诊手术。但对于小于4厘米的动脉瘤,是否应早期手术就见仁见智了。我们总的看法是早治比晚治好,这基于以下几点:小动脉瘤也完全可能发生破裂;动脉瘤明显增大后再手术,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往往加大,手术费用增加;患者年龄逐年增大,身体机能客观上逐年减退,其手术耐受性也必然逐年降低;随着技术的进步,主动脉瘤手术的风险已大大降低。
问:主动脉瘤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答:1.控制血压及心率,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尤其应避免血压波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增减。2.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锻炼,避免剧烈运动,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激动,积极控制血脂血糖。3.若出现胸腹或腰背部疼痛,以及其它异常症状时,请咨询血管外科医生,应为主动脉可牵涉的脏器实在太多了。4.术后3月、6月、12月,以后每年一次门诊复查,行彩超或CTA等影像检查。
问:在生活中,如何预防主动脉瘤的发生?
答:目前所知,没有哪一种药物可以预防动脉瘤的发生。从中青年开始,就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发生主动脉瘤的机会。应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脾气“大”的人往往越容易得心血管疾病。血压应控制在理想的水平,适度体育锻炼。减少饮食中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盐。吸烟和喝酒对主动脉瘤有激发作用,应戒烟,但少量引用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对人体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本文是冯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