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与长高 :各年龄段运动处方
一、有助于身高增长的运动有纵向运动和肢体伸展的运动,如跳绳、投篮、摸高、引体向上、踢毽、跳舞、打羽毛球、游泳等。建议多在室外运动,室外活动能让孩子得到较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促进机体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也可促进身高增长。
运动时最好保证孩子的心率达到120-140次/分钟,运动到孩子出汗、发热、面色红润为宜。
家长要积极参加孩子的运动锻炼,不仅有利于培养亲子关系和情感,且能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地参加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在孩子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要有充足合理的营养支持,要注意运动保护,避免运动损伤。
有研究表明,跳跃较跑步或行走更能刺激骨的合成代谢。近年经常可见因小儿过度跳绳引起肌肉、韧带等损伤的报道。所以虽然跳绳是一有益于儿童骨骼健康的运动,但应根据儿童的情况进适度合理运动,每天跳1000-2000个为适宜,不宜过多。
二、运动锻炼对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有很多好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适宜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儿童的年龄、兴趣、环境及体能情况,量力而行,健康运动。
1-3岁的幼儿期:
选择能帮助提高孩子运动协调能力的活动。为了让孩子能够坚持运动锻炼,要结合一些有趣的游戏进行,同时注意该年龄段的孩子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爬行、攀登、跑、跳等运动形式。
3-7岁的少儿期:
该年龄段孩子更适宜进行室外活动,在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做操、跑步、打球等。
较大年龄的孩子
适宜以弹跳为主的运动,特别是跳绳、摸高和引体向上等运动对身高的增长都有益,同时游泳、健身操、球类运动、双杠等都是可以选择的项目。应当注意避免选择铅球、举重等。
三、儿童青少年推荐运动处方
儿童青少年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宜适度的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骨生长发育,还可以增加机体心肺等其他器官的功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降低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运动促进健康是基于个体化设计的合理选择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基础之上的。比如,有研究表明,低等至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40%-60%的个人最大有氧能力)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强身体的协调适应能力,较之有氧运动可明显减少肌肉损伤和运动猝死的风险。
对于多少运动量可以促进儿童身高增长,降低成年后心血管病的风险尚没有统一建议。成人一般推荐大约3kcal/kg.d的运动消耗量比较合适。
美国的指南推荐:儿童或成人应当努力争取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或者每次5-1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青少年最少每天30分钟,儿童最好每天60分钟。
已经适应了规律、中等强度运动量的青少年可以尝试积极的有氧运动。
青春期生长突增前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可以多进行跑、跳蹦、跃等运动,使下肢长骨的骨骺生长板得到充分的机械刺激,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使长骨在生长突增期获得充分生长。
青春发育中期后的青少年,人体四肢长骨的增长不再显著,此时躯干骨主要是脊柱的生长还有一定的潜能,应当鼓励青春期青少年参加全身性的体育活动如: 游泳、球类、体操、舞蹈等,着重进行促进脊柱拉伸的运动如后仰、展臂、悬垂、摸高等锻炼,可使青春期少男少女再获得一定的身高增长。
本文是王凤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