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头痛与运动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是一种致残疾病,会导致工作和社交生活受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它的特征是头痛反复发作,伴有恶心、畏光和畏声。通常,头痛会因体力活动而加重。部分患者发作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先兆。尽管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治疗或者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选择,但这些药物通常对个别患者无效,或者不耐受药物副作用。因而,门诊常有患友问我,有无非药物方式预防偏头痛发作。
运动是否能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在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中有一点“头痛会因体力活动而加重”,也有患者提及运动是发作的诱发因素,那偏头痛患者到底是多运动好,还是少运动呢?
多项大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低水平的体育锻炼和高频率的偏头痛相关,运动可成为偏头痛发作的触发因素;而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与偏头痛频率的减少和偏头痛相关残疾的减少有关。
运动引发偏头痛发作的可能机制包括:神经肽的急性释放,例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下丘脑分泌素,以及乳酸代谢的异常。
锻炼在多种慢性疾病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预防或减轻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包括慢性颈腰痛、骨关节炎、纤维肌痛等)。
运动对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效果也在多项研究中证实。一些研究报道了体育锻炼包括有氧和力量训练,如骑自行车、快走、瑜伽、游泳等,对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可显著降低。国外学者发现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的平均峰值摄氧量(VO 2)低于无头痛患者,经过12周的定期锻炼后,VO 2峰值增加,偏头痛发作频率没有增加。
运动预防偏头痛的可能机制包括:运动后血浆中的β-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增加。
β-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由垂体前叶产生,通过与突触前和突触后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作用。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它抑制了P物质的释放,从而抑制了疼痛通路的传递;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它的作用是突触前抑制 GABA的释放,这会导致与愉悦感相关的多巴胺产生。国外学者研究了40名没有先兆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她们在无头痛期间每周锻炼4次,每次40~50分钟,持续6周,她们的β~内啡肽运动后比运动前水平翻倍,每月头痛发作天数及频率减少。
在偏头痛患者中,运动后内源性大麻素释放可能有助于三叉神经及脊束核痛觉传导径路致敏过程被显著抑制。
运动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会增加,可能在疼痛通路的中枢敏化的持续机制中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健身可以调节血管张力,并且与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有关。NO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扩张剂,已知可调节脑血流量,它还可以通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来保护血管内皮,并防止血管收缩和血管壁的自由基产生。
偏头痛常合并抑郁症、焦虑、和肥胖,为了避免多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非药物干预方式逐渐受到重视。此外,也存在偏头痛发作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长期锻炼被提议作为偏头痛的一种预防治疗方案选择。有氧运动已被证实对睡眠调节、体重管理、情绪和心血管功能均有益处;持之以恒坚持锻炼的人可能会变得更自信和更有能力预防偏头痛。
运动可能是适合偏头痛患者的,但需要更多的研究,特别是长期随访的对照研究来验证。运动虽然可引发部分患者偏头痛发作,或在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加重疼痛,但在发作间歇期,经常运动对偏头痛发作频率有减少作用。这很可能是由于经常锻炼的人,他的偏头痛触发阈值发生了变化。然而,运动所需的频率和强度仍然没有标准,这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证实。
【参考文献】Faisal Mohammad Amin,corresponding author1 Stavroula Aristeidou,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graine and physical exercise。Published online 2018 Sep 10. doi: 10.1186/s10194-018-0902-y.J Headache Pain. 2018; 19(1): 83
本文是龚凌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