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门、通宵、激烈对抗父母——妈妈做了什么,让孩子安稳下来
△关注公众号,跟叶敏捷学心理

作者丨雪 排版丨兔 子
你好,我是雪,一名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也是【青春期家庭团体第二期】的学员。我的孩子正在读高一,而我经历了她的绝望、爆发,到现在重建链接,我的故事也许能给你一些帮助。
突如其来的“自我封锁”
去年暑假开始,女儿突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门,也不吃饭,每天下午五六点才出来吃一顿,而吃饭时,需要清空家里所有人,她才愿意出来。她不想见我们,也许是积累了许久的怨恨,这也让我感到深深地痛苦与无助。那么爱干净的孩子,竟会突然不洗头、不洗澡,房间内24小时空调不换气,环境真是糟糕透了,而我的心也糟糕透了。
还记得,当时恰逢她的生日,爷爷站在房门外问她想要什么礼物给她买,她却冷冷地回道:“生日当天,准备棺材就好。”
当时的我连“抑郁症”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上网查了大量资料,觉得症状很相似。可是,孩子没法出门,更不愿意去医院,于是我们全家日夜期盼她早日晕倒、早日送医。
直到孩子拖着极度虚弱的身体,熬完整个暑假,等到开学前一天,爬起来洗头洗澡准备上学,才在浴室里晕倒。虽然全家一直在等待这一刻,但是真实发生时,仍然被吓得不轻,我们立刻送她去了急诊,也借机住进了医院,同时遇到了叶院。
那段时间我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半夜听到邻居推窗的声音都会在睡梦中立马惊坐起来,以为是孩子的声音,每分每秒都在胆战心惊中度过。

我以为是手机的错
我和爸爸并不知道我们与孩子之间横亘着巨大的“关系危机”,一致认为是“手机”害了孩子。
在住院期间,我和她谈:“为了你的健康,出院后手机妈妈收走。”她同意了。同时,我和她说要把家里所有房门的锁都卸掉,怕她回家后再度锁回房里,她也同意了。
孩子出院后,没把自己关在房里,却是一动不动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看就是一整天,沙发都凹出了人形。
我想既然孩子身体不想动,那就让心先动起来吧。她喜欢坐车兜风,于是隔三差五我就开车带她出去,永嘉、苍南、文成、泽雅……几乎开遍了整个温州地区。坐在车里,她不说话时我也不说,偶尔看到窗外的建筑向我提问,我才与她介绍。慢慢地,她提出下车走走,在小溪边坐坐,捡石头、打水漂、看风景,也会每到一个地方主动买一些土特产。
她说喜欢篆刻,我就买了全套设备,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工。但凡孩子表现出对某样事物一丁点的兴趣,我就立刻置办,尽量让她忙碌起来做喜欢的事情。
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从这个时候渐渐缓和,孩子也决定重新回到学校,而且状态非常好,考试也考得很好。我一度以为孩子已经完全康复,虽然还在定期门诊复查。
当我放下心来时,控制欲又暗暗升起。今年暑假,我对她说:“咱们做个约定吧,晚上十点后,大家都把手机放到客厅茶几上,咱们互相监督,好吗!”话音刚落,孩子就露出了恶狠狠的眼神,瞪着我说:“你想都别想,我好不容易才拿到手机!”
从这天开始,她就开启了“通宵玩手机”模式,就像是在疯狂弥补手机随时会被剥夺的缺憾,又像是在报复,我后悔极了。为了能让她晚上正常入睡,医生把原来只吃四分之一的睡眠药加到吃整片,另外又增加了几种药物,但收效甚微,她依然硬扛着不睡。

适时的放手与信任
每当我下半夜走进孩子的房间,看到她实在顶不住了靠着睡着,手里依然握着亮屏的手机时,我感觉到她内心的气,也看到了我的懊悔。
我总是打着“为她好”的旗号,对她强行管控,虽然是经过她同意的,但我选在了她住院最虚弱、最无力反抗时提出。出院后,孩子提过几次还她手机,我都以“我们之前约定好”为由直接拒绝了她,而上学后学校也有规定不带手机。
所以,直到今年暑假,孩子已经几乎整整一年没有碰过手机。这股积压在她内心的情绪,在我再次提出“约定”时,砰然爆发,力量如此之大,大到足以吞没我们此前建立的所有关系。
我感到痛苦、无助、崩溃,我想要重新和还自己建立链接,帮助她,也帮助我自己。过完暑假的新学期,女儿和我说不想把手机交给老师,这次我选择了站在她同一边,相信她,我去和班主任谈,最终没有上交手机。
你可能都不会想到,孩子随时可以触碰到自己的手机,不被管控后,反而不玩了,每天晚上十点准时睡觉。也许是因为她的手机一直在那儿,不需要争分夺秒去玩,只要她想要,随时都可以。我也第一次体会到适时的放手和信任,对孩子来说真得很重要!
于此同时,我也参加了【青春期家庭关系团体】,在此期间,我与孩子的关系有着质的飞跃,现在我可以钻进孩子的被窝,靠在她的肩膀上和她一起追剧、一起欢笑、一起吐槽,也可以放下手机聊上一两个小时。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信任和专属的陪伴对我来说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锁孩子的迷茫、困惑、孤独、伤痛以及各种困难!

青春期父母的修行:稳住
成为更好的父母是一场修行,而要成为更好的青春期父母便更需修炼。青春期家庭团体结束以后,本以为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却没想又经历一次大动荡。
那天晚上,孩子突然通宵不睡,第二天又扛了一个白天,到晚上十二点才睡,算起来整整40小时未合过眼,且只吃了两口馄饨。我进房间问她要不要吃点东西,很烦躁地叫我出去,像完全变了个人,亲子链接突然中断。
看着孩子的情绪和状态都很不好,我感到手足无措,躲在房里哭了很久,爸爸倒是很稳定,过来抱了抱我说,没关系,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担心孩子的状态转变是和停药有关,但又感觉药物影响不至于这么大,直觉还是与情绪有关,于是在慌乱中到团体群中求助。
我感到很困扰,因为此前也经历过日夜颠倒、脾气暴躁,但那时有四种药物同时在吃,而我也不能完全理解她。可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孩子的表现也不一样,似乎是在宣誓“自己的主权”。我自认为已经事事尊重孩子,她想在家复习到考试再回学校,我也是全力支持,和爸爸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是怎么刺激到了她。
最不同的是,这一次孩子每天都会洗澡,吃药也很积极,看起来是很爱惜自己的。有意思的是,她会在某些时候对我说:“我干嘛听你的?”对爸爸说:“关你什么事?”在通宵以前,还要向我们宣布:“我要通宵了!”我实在是不知该如何化解这一次的“危机”?

好在当我求助时,周霞老师及时地回应我,肯定孩子的能力,这让我仿佛又看到了光,突然感觉不那么难受,也稳定了很多。
可是孩子又经历一个通宵后,眼看状态更差且非常暴躁。从未如此严重过,以前仅是日夜颠倒,夜里不睡白天睡,可这一次确实日夜不睡,胃口极差,进食极少。直到出现头晕、腹痛的情况才找我。
爸爸见她不吃也不睡,实在是没有办法,焦急万分进到房间抢下手机,让她睡觉。可这下彻底激怒了她,行为也更加激烈。爸爸怕她伤到,抱住了她,她为了挣脱出来,抓的全是血痕,爸爸依然稳稳抱住,才慢慢平静下来。
我在团体群里反馈孩子的情况已经是12点多,周霞老师第一时间出来回应我,和我确认孩子一个人在房里的安全性,又陪我聊到1点多,我也带着忐忑与紧张度过了那个夜晚。
叶院后来也在团体群中回复我,告诉我这一次对父母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要首先稳住,同时关心孩子,让孩子有自主感。在这动荡期间,周霞老师、郑寰老师和叶院,以及群里的爸爸妈妈给了我很多的支持。

爱与理解,是打开心结的钥匙
回想从小到大的养育过程,我才发现,孩子经常不被看见、不被理解。
记得在她小时候,每次带她出去玩总是高高兴兴出门,一肚子闷气回来。我问她,你想怎么样你就说出来,孩子总是闷不作声,于是我们就给孩子贴上“死倔”的标签。我也从来不懂情绪教养,从未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渐渐地就疏离开了。
孩子闭关这一周,我们都没有去打扰她,除了送饭。而爸爸前一天的强行介入,也是因为孩子身体已经拉响警报。但是,爸爸在她情绪爆发的时候,哪怕受伤也紧紧抱住她,任由她发泄,似乎也令她有所触动,逐渐柔软下来,在之后愿意与我交谈。

平安夜的晚上,我和她说圣诞老人托我给你送礼物和蛋糕,她开心地笑了,说不舍得吃。而那一晚,与我们一起吃夜宵、看电影,共度节日。
接下来的几天,状态便越来越好。情绪上扬,胃口好转,睡得也越来越早。我们一起带她出去玩,一路上也是有说有笑。她自己也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自己开始看书学习。我看到孩子的心结,只要被看见、被理解,就会瞬间打开。
这一次的经历,让我对孩子的情绪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郑寰老师分享“扔臭鸡蛋”理论,让我有强烈共鸣。当孩子向我抱怨小时候的种种不是,我急于解释,非但没用,反而激怒孩子,说我“解释就是掩饰”。可当我和爸爸稳稳在那儿,让她把“臭鸡蛋”扔完,并承认自己当时的无知以及对她造成的伤害,共情小时候的她与现在的她时,孩子的情绪却消解了,关系也缓和了。
昨天孩子画了张全家福给我,我立马把它裱起来摆我床头柜上,她说上面是我和她,而爱心代表她对我的爱。这是她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向我表达爱,我感动得一塌糊涂,给了她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孩子根本不需要完美的妈妈,而是渴望爱与理解。或许她以后还会有情绪爆发的时候,但是我知道,我更稳了!
在此我想特别感谢周霞老师,是你的火眼金睛,一针见血道出我家的核心问题是孩子需要爱和陪伴!也感谢【青春期家庭团体】给我带来的收获与感动,我们一起加油,和孩子一起成长!

周霞老师写在最后:
我们的工作有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咨询师”,这意味着父母自身的成长是更重要的事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背后的父母与家庭也不一样。
这位妈妈在【青春期家庭团体】第二期进行的过程里,在团体中互动的时间相对其他组员而言可以说是比较少的,但是在妈妈最终的分享里,我们能看到孩子的状态,以及亲子关系都有了非常巨大的和让人惊喜的变化,这个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妈妈成长和改变了,她一直在用心地理解孩子,修复和孩子的关系,同时在一些重要的问题和时间点上,团体也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们可能在团体入组访谈中就得到重要的信息(比如文中的妈妈),可能从团体的课程里学习到理解孩子的重要理论,可能从团体中得到其他父母的不同视角从而更好地反思和成长自己,可能在孩子遭遇重大动荡的时候在团体里得到支持和帮助从而快速稳定下来,可能在团体中处理好情绪再平和稳定地面对孩子,可能在团体中更好地与自己的伴侣讨论和共同成长,疑难问题也能得到叶院和郑老师的处理建议。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让您感觉非常困扰,或者想提前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以避免未来付出过大的代价,第三期青春期家庭关系团体都欢迎您的加入!

青春期父母团体
第三期2022年2月21日即将启航
欢迎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加入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
助力家庭关系的修复与重建

本文是叶敏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