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息肉相关的几个问题
胆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黄色肉芽肿和腺肌增生等,这些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肿瘤性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其它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

一、胆囊息肉是如何形成的?
胆囊息肉产生的原因目前并不是很明确,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尤其是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二、饮食与胆囊息肉
既然高血脂或者高胆固醇是胆囊息肉的的一个原因,而血脂代谢和饮食相对来说关系密切,所以会导致血脂升高的饮食就会增加胆囊息肉风险,降低胆固醇的饮食就可能会缩小胆囊息肉。
1、会升高血脂的食物:
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动物食物,比如肥肉、动物油、奶油糕点、棕榈油等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脑子及内脏、鱼子、鱿鱼、蟹黄等;
反式脂肪酸,油炸过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常见的食物还包括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西式糕点、薯片、炸薯条、珍珠奶茶等。配料表中有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的食品不宜过多食用。都含有过多的反式脂肪酸。
2、利于控制血脂,利于血脂代谢,控制胆固醇的食物
膳食纤维、植物固醇、不饱和脂肪酸等等这些食物利于血脂代谢,不会导致血脂升高,甚至利于血脂控制。
最常见的就是粗粮杂粮,如各种豆类、燕麦、玉米,甚至土豆、红薯、山药、芋头也可以当成主食,这些杂粮吃多一点,把精细粮减量。
油类以植物油为主,橄榄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等等都是相对健康的油。
肉类,鱼肉为主,尤其深海鱼对于血脂代谢有一定帮助,所以才有深海鱼油降血脂一说。鱼油利于血脂控制,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新鲜蔬菜水果,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蔬菜,品种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
适当的坚果,比如核桃、杏仁、开心果、花生等等,但也不宜过量,每天20g左右;适当的奶制品或酸奶。
这样胆固醇就能得到一定的控制,部分人通过这样的饮食加之配合运动锻炼,对于小的胆囊息肉可能会缩小。
三、胆囊息肉的表现?
大部分胆囊息肉没有表现,只是体检发现,但是胆囊息肉容易合并胆囊相关疾病,就会有表现:
(1)胆绞痛: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疼痛,或向右肩、以及背部放散疼痛,进食油腻食物有加重;
(2)慢性胆囊炎: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
(3)急性胆囊炎:发热、乏力、全身皮肤黄疸、尿黄、恶心、呕吐、厌油腻、右上腹疼痛、或向右肩、以及背部放散疼痛。
四、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因为很难通过影像学进一步明确其性质,所以胆囊息肉是不是需要进一步治疗,因人而已。
1、一般治疗:控制饮食,也就是少吃油腻,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监测血脂,如果血脂异常不能通过健康生活控制,需要降脂药物治疗。
2.定期复查
3-6个月复查B超,如果没有息肉大小无明显进展,继续观察;如果突然增大,或合并相关性腹痛;建议手术;
3、手术治疗:
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手术治疗:
(1)单发息肉,直径>1cm;
(2)息肉基底宽广;
(3)>50岁患者;
(4)息肉合并结石。
如果基底宽广、单发、合并结石、年龄>50岁,恶性概率>15%。
总之,对于胆囊息肉患者需要从健康饮食做起,坚持运动,并且需要B超监测胆囊息肉的变化。
温馨提醒:
文章作者:陈康杰 副主任医师
门诊咨询方式:

本文是陈康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