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动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以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类疾病。儿童 TD 的发病率约为 3%,其中男性 约为女性的 3-4 倍,成人 TD 发病率相对较低。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将抽动障碍归类为神经发育障碍及精神障碍。病因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及心理因素有关。除表现抽动外,TD 患者往往共患一种或多种精神 疾病,其中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和焦虑障碍等最常见。
最初治疗抽动症的药物主要为传统抗精神病类药物,由于TD患者应用传统抗精神病类药物后出现了反应迟缓、头昏嗜睡、厌学等严重副作用,影响生活和学习,临床用药逐渐转向可乐定及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如阿立哌唑)。虽然可乐定及非典型抗精神类药物未出现严重副作用,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镇静、心动过缓、直立性低血压、体重增加、内分泌异常等症状。中成药如菖麻熄风片及芍麻止痉颗粒虽然效果也不错,但是费用较高。
除了伴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外,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抽动症状,并不能去除导致抽动或加重抽动的心理及躯体因素,也并不能达到人们希望的除根。
目前国际及国内均推荐轻度抽动症可以先行或仅进行非药物治疗,中重度抽动症也是先尝试非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对于中重度抽动症,非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及降低抽动症药物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减轻抽动症状,减少停药复发。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难治性抽动症,更要重视非药物治疗的作用。
抽动症的非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抽动障碍的治疗的目标应该关往他们在学校及社交功能最大化他们的潜力,而不是仅仅只是为了消除他们的抽动。
对抽动症儿童及他们的家庭进行有关TD 自然病程及压力对抽动潜在的影响的教育有利于促进更好的耐受,并可能能够正面地影响疾病的过程。
体育运动的参与,学习特別的才能(如弾乐器)及保持好的睡眠卫生有利于缓解抽动。
没有具体的食物已经证明对缓解抽动有益,但建议避免咖啡因,因为对一些儿童而言,这可能加剧抽动。
决定是否开始治疗抽动度该取决于他们的严重性以及抽动症候本身对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干扰。
(二)心理行为治疗
包括心理咨询及行为干预、生括环境调整、父母治疗及生气控制的训练、学校(教师及同学)的通力合作等。
治疗目标是改善抽动症状,社会功能及干预共患病,减少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消除发作诱因(紧张疲旁、过度兴奋等)。
对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轻症TD 患儿,可只进行心理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常采用习惯逆转训练。这主要包括如下四步。循序渐进完成
第一步,增强患儿对抽动的自我意识:又分为四个小步骤:①描述症状:当抽动发生时.让患儿自己对着镜子描述抽动症状。②发现症状:每次发生抽动时,均告诉患儿;如此反复.直到最后患儿能自行意识抽动发生。③识别并描述抽动早期预警症状:指导患儿识别欲娇正的靶行为(抽动)在早期的预警症状。④描述抽动易发生场合:指导患儿描述各种容易出现抽动的场合。
第二步,引入正确的竞争性桔抗动作:这种竞争性拮抗动作需与欲矫正的抽动症状有拮抗效应,且是一种可特续3分钟左右的骨骼肌等长收縮。根据抽动症状的不同,可将对应的党争性结抗动作编排为一些具有舒缓节律的的律操,在日常的韵律操鍛炼中克服抽动症状。对于清嗓子等与喉部发声有关的抽动症状,则常常通过放松性呼吸来加以拮抗。
第三步。持续矫正:①抽动导致的后果回颗:让患儿陈述抽动症状带来的所有不良后果,以増强娇正抽动症状的动力和决心:②社会支持:当抽动症状有所缓解时,家庭成员和老师、朋友都给予患儿鼓励和支持,以増强患儿增强桥正抽动症状的信心: ③ 适度的社交暴露:在抽动症状被矫正后.将患儿带到一些曾经常常发生抽动的场合进行社交话动,证实患儿有能力克服抽动。进行正常社交活动。
第四步。假想性演练.固化抽动的桔抗性行为:针对每一个容易发生抽动的场合,治疗师指导患儿想象自己最初出现抽动,但最后均采用竞争性动作成功对抗抽动,有关习惯逆转训练的疗效研究表明增强患儿对袖动的自我意识和引入正确的竞争性拮杭动作是该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此外.社会支持对于的疗儿童抽动也格外重要。
简介:蔡直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擅长儿童睡眠问题,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尿症,言语障碍,孤独症,营养及喂养问题,便秘,情绪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纠正指导,儿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咨询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