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显博
主治医师
巨野县永丰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科
阴虚火旺的“真相”
1441人已读
为什么明明有阴虚火旺症状,根本却又不是阴虚问题呢?因为这只是局部表现出来的“假热症”。
我们要说一个最典型的:上热下寒。
这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容易上火,下肢冰凉;既有上火的热症,又有怕冷的寒症。吃点热性的就上火,吃点寒凉的肠胃受不住。

从中医的角度讲:阳主升,阴主降;若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形成了阴阳分离的现象。这说明中焦不通,阴阳没有交集了,那就没办法形成对立制约,互根互动的关系。那么就会出现上半身阴不足,下半身阳不足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典型的上热下寒症状,就会出现阴虚火旺,和容易上火的现象。

这是因为心肾不交造成的,而心肾不交的根本原因在于:阳气(肾阳、元阳)不足,导致中焦不通。
肾阳的不足,阳气过于虚弱,阴寒就会过剩,那么阴寒就会沉浸于下。同时,因为元阳的不足,就不能够鼓动肾水上升,去滋养心火,上半身就会阴精亏虚,就会出现阴虚上火的现象。
如果盲目地长时间补以滋阴之药,只会越错越远,以后会更加容易上火,脾胃也会越来越差。
医圣张仲景有句话:“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病有阴阳,证有阴阳。阳虚证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就是扶阳抑阴。而顾护脾阳,慎食生冷,这也是预防“上火”的前提,也是根本。可以说,若滥用寒凉药去火,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世多真寒症,又多假热症。病因虽有多端,总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人身的皮毛肌肉,经脉关窍,五脏六腑,但凡有一处阳气不到,那就是病。——大医李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