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没有不舒服或治疗后症状消失了,还需要继续治疗么
每次在门诊坐诊,都会碰到有患者拿着胃镜或13-C呼气试验报告单,在询问这方面同样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医院有着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和口碑最好的体检中心。所以,经常有体检后的患者在门诊提问这些问题。更经常碰到的是,本应该规范疗程治疗的患者,随访中发现,患者认为胃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就已自行停药,或老觉得胃又没有症状,口服胃药没有必要。总的问题概况,大致有以下几类:
1、单位体检或个人体检发现问题,胃镜或病理报告提示有问题,如胃溃疡、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低级别瘤变、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名举例),但自己平时都没有任何症状,和正常人一样,需要治疗么?还是先观察再说?
2、医生水平很好,我吃了一两次药,胃原来的难受就明显改善了,是否就可以不吃观察一下?或等胃不舒服有复发再说?
3、幽门螺杆菌感染听说发病率很高,我又没有症状,杀菌后也可能再感染,有治疗的必要么?
回答:1、没有症状≠胃没有问题!
人体的主观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反酸等,并不能作为评判病情轻重的衡量标准。如果症状能作为评价标准,那定期体检就没有强调的必要了。在临床上,我们见过太多这方面的惨痛教训。往重里举例,每年的单位体检,有几个单位没有通过体检筛查,发现个别恶性肿瘤病人?他们在体检发现之前,多数并没有主观症状。往轻里举例,每个医院的消化内科,平时都会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经过胃镜检查,发现病因多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在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前,很多病人并没有消化性溃疡典型的胃痛胃胀不适,或者仅为轻微症状。因此,消化道的症状轻重,并不能作为病情轻重的评判依据。体检发现这些疾病,应该是欣慰的事情,因为早发现、早规范治疗,可以尽早治愈或延缓疾病的进一步进展。人体的很多肿瘤,发病或进一步转移,都有一个从良性病变到恶性逐步进展,或恶化加重的过程。
2、上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是否停药的依据,不能以症状缓解作为停药依据,而应根据疾病类别,参考相关的医学指南去规范治疗。比如对幽门螺杆菌的杀菌疗程为2周;胃十二指肠溃疡,不管症状轻重,规范的治疗疗程就是4-8周;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疗程不低于3个月,对胃癌前病变疗程不少于6个月,之后还应进行不短于6个月的随访。


3、针对幽门螺杆菌,有一点需要强调:只要感染幽门螺杆菌,无论是否有症状,胃黏膜都肯定会存在炎性反应。没有症状并不代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内没有问题。在病理学上,慢性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性炎症则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中性粒细胞的广泛浸润。在医学临床指南中强调:幽门螺杆菌是胃粘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生的最重要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明显改善胃粘膜炎症反应,延缓、逆转胃粘膜萎缩,降低萎缩性胃炎等无症状感染者的胃癌发病率!事实上,对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最佳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时机,就是在胃粘膜萎缩之前!


黄铭涵简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办“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届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医院唯一),师从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唐旭东教授等国内消化病学领域泰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福建省科技厅、教育厅、福州市科技局课题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常委。
本人所在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中医脾胃医学中心,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培育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在脾胃湿热证及胃癌前病变、难治性便秘等研究方面,在全国享有盛誉。在科室支持下,近年来本人全身心钻研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以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为主攻方向,特别增设“胃癌前病变”专病门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12项,参与(限第一参与人)1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目前年门诊量居医院脾胃病国家重点专科排名第一。
【临床擅长】脾胃疑难病的临床辨治。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口臭的逆转治疗。腹痛、腹胀、反酸、便秘、泄泻等慢性脾胃病及亚健康体质的中医综合治疗。

本文是黄铭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