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脾胃病康复中需注意的细节
现实中的医院诊病过程,医生太忙,经常交待事项聊聊数语,只能抓重点难以全面;患者心情太沉重,心态多聚焦于开的药是否“强效特效”上,却往往忽视疾病能否痊愈最重要的生活饮食细节;以及“伤疤好了忘了疼”,症状改善就忘了按时服药及饮食等注意事项。
慢性脾胃疾患需靠治,更需靠养!下面是自己门诊诊病过程中,想向每一个患者都强调的饮食、生活习惯等细节内容。被脾胃病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患者,更建议咬文嚼字反复阅读,反思自己平时生活中是否忽视这些细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①忌食食物:胃食管疾患:过硬的干饭;笋(划重点)、地瓜、米粉、糯米类食品(如年糕、汤圆及糯米团等);玉米、绿豆、板栗等粗粮坚果;萝卜、韭菜、洋葱、芹菜等蔬菜;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特别是各类食管疾患)。胃酸多患者避免甜食及葡萄、香蕉、桃子等水果。腹胀患者注意避免过多食用豆类(如蚕豆),因不同人对应胀气的食物并不同,如有腹胀,需反思是否有牛奶、某些水果、玉米等进食后胀气不适,如有,应避免食用。
②生活饮食习惯:注意戒烟禁酒,忌熬夜(特别是胃溃疡),少食腌制、烟熏、含亚硝酸盐食物?。胃食管疾患:避免过冷、过烫、过辛辣及坚硬、粗糙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到饭点因手头事情未完而拖延进餐时间。宜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食多餐,急性发作期可每日进餐5-6次,间隔时间要合理,以减轻胃的负担。食管疾患患者,忌进食过饱,餐后半小时后方能卧床休息。
肠道疾患:慢性腹泻患者,应进食相对清淡、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勿食生、冷、辛辣、高脂肪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反思有无海鲜虾蟹、禽蛋或牛奶乳制品等进食后即腹痛、腹泻不耐受现象,如有,则平时要避免相应食物,必要时可医院行食物不耐受检查。慢性便秘患者,宜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多食蔬菜及带皮水果,忌荔枝、龙眼等热性水果;同时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平时家庭用马桶的大部分便秘患者,排便时在脚下垫一把板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特别强调的是,市场上治疗便秘的广告药品鱼龙混杂,很多是含有大黄、番泻叶等鞣质成分的,长期服用反而会导致大肠黑病变及顽固性便秘。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公立医院就诊,明确便秘类型并针对性治疗。不同于西药的单纯导泻,中药对慢性便秘的根治性治疗和缓解有非常好的疗效,需要者可以联系我进行调理。
③心理调摄:慢性胃肠疾患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要讲究心理卫生,平心静养,不与人争吵,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心理疾患的尴尬之处在于,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状态,但因过于焦虑无法有效控制情绪,导致脾胃疾患的迁延反复。如果您自己感觉有焦虑抑郁情绪,可联系我帮您免费做个心理测评!
④药物治疗需足疗程:治疗思路正确,短期内患者症状可明显改善,但胃肠疾病特点要求治疗时间需充足、逐渐减药,以利于疾病痊愈,避免疗程不足或突然停药(断崖式停药)致反复发作。如食管疾患(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溃疡等)疗程均需8周以上,胃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需4-8周,慢性萎缩性胃炎需3个月以上,对萎缩、肠化生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治疗至少需6个月。
⑤定期检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行2周规范抗菌治疗后一个月,需行13-C呼气试验了解是否根治成功;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肠息肉电切术后,特别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更需定期行胃肠镜等相关检查。

黄铭涵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科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首届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医院唯一),师从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唐旭东教授等国内消化病学领域泰斗。福建省科技厅、教育厅、福州市科技局课题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常委。
本人所在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中医脾胃医学中心,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培育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在脾胃湿热证及胃癌前病变、难治性便秘等研究方面,在全国享有盛誉。在科室支持下,近年来本人全身心钻研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以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为主攻方向,特别增设“胃癌前病变”专病门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12项,参与(限第一参与人)1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目前年门诊量居医院脾胃科国家重点专科排名第一。
【临床擅长】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逆转治疗。腹痛、腹胀、反酸、便秘、泄泻等慢性脾胃病及亚健康体质、消化道肿瘤的中医综合治疗。

本文是黄铭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