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黄铭涵 三甲
黄铭涵 主任医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脾胃科)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

999人已读

黄铭涵简介:脾胃病专家,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内科分会等多个国家级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部门课题评审专家。入选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门诊时间(需提前在医院公众号预约,提前一周7:30放号):周一下午(东二环分院脾胃科);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周五上午(医院本部门诊五楼脾胃科)。

概 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咽喉、气道所致烧心、反酸、胸痛等不适症状或伴有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胃镜下表现的一种疾病,40~60岁为胃食管反流病高峰发病年龄。

有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电子胃镜诊断结果中食管描述正常,并无食管炎诊断结论,这类胃食管反流病又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分类

6b698badd93f47948a47fa4067170493.jpg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包含两点:①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②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因素。

食管下括约肌是指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情况下,当吞咽食物经过食管下端时,食管下括约肌即松弛,食物得以进人胃内。

某些食物饮料(如高脂肪、巧克力或咖啡、浓茶等)、引起腹内压增高因素(如过于肥胖、妊娠、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及胃内压增高(如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均可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

48aedd2b107d40bf9b755f42fd1d9921.jpg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烧心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而且具有特征性,因此被称为典型症状。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

烧心和反流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

e7f8055c6ee242db9b18ef4d23dca20e.jpg

不典型症状

指除烧心和反流之外的食管症状,包括胸痛、嗳气、吞咽困难等。

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疼痛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

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

食管外症状

对一些病因不明、久治不愈的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疾病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病。

一些患者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但无真正吞咽困难,称为癔球症,近年研究发现部分患者也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

辅助检查

包括食管反流监测、电子胃镜检查等。电子胃镜检查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有无食管裂孔疝、食管溃疡、食管炎性狭窄等。

需要强调的是,电子胃镜下无反流性食管炎镜下图像表现,并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相当比例的胃食管反流病是电子胃镜下食管正常图像的。

一般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头抬高15~20cm。

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白天进餐后亦不宜立即卧床。

注意减少一切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束腰带等。

避免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饮食习惯

过饱饮食暴饮暴食,并避免进食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应戒烟、禁酒。(具体可参考文章 慢性脾胃病康复中需注意的细节​)

避免应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药物及引起胃排空延迟的药物。如一些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患、哮喘疾患时,需向医生咨询硝酸甘油制剂、钙拮抗剂及茶碱类药物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必要时调整方案或加用抗反流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包括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粘膜保护剂等。

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慢性复发倾向,为减少症状复发,防止食管炎反复复发引起的并发症,初始治疗疗程至少需8周以上。

停药后很快复发且症状持续者,往往需要长程维持治疗;有食管炎并发症如食管溃疡、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者,肯定需要长程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的剂量因患者而异,以调整至患者无症状之最低剂量为最适剂量。

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有着明确和肯定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最佳方式!

并发症“Barrett食管”的治疗

Barrett食管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大大增高,因此必须使用PPI治疗及长程维持治疗。

尽管有各种清除Barrett食管方法的报道,但均未获肯定,因此加强随访是目前预防Barrett食管癌变的唯一方法。重点是早期识别异型增生,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早期食管癌及时手术切除。

附:中华医学会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指南

ddb02d99fb1046a7af193314aecb77e5.jpg

0ea109ab78534a13934e59190f76ccf8.jpg

30b68c51941d4b65a98d595a18a0c37c.jpg

1cde04c445a848658e21614cfde8302c.jpg

c1a0782da0174a46aaa05534cd8a4839.jpg

53f8a19d37bf4ee1a056c78637a94dcd.jpg

952671920181439d968ee7af12bbc423.jpg

ef7145f397e948ae8c232115e99cbcb6.jpg

c213c2e9474d41eeb36599c38cd893c2.jpg

2fb61730556f411ba45f317f090636cf.jpg

3224d29f853f46f7a6f0cf815b45d1c3.jpg

9c368a09c7564e72bf1686dc118a46f1.jpg

4676bd83aad74ccdb22eb6ab866dfb18.jpg

黄铭涵
黄铭涵 主任医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脾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