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笑雷 三甲
刘笑雷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普外科·肝胆胰外科二部

病例分享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第2例

1349人已读

刘笑雷 中日友好医院

病史简介:患者男性,22岁,2018年9月体检时发现肝脏多发占位,无任何不适症状。于外院行PET/CT、增强核磁等检查,均考虑肝脏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同时发现腰椎转移灶。肝脏及腰椎病灶均行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018年11月开始干扰素治疗,300万单位,隔日皮下注射。治疗早期有发热、疲乏等不适症状,2周后症状逐渐缓解。随访至2019年6月,肝内大部分病灶无明显变化,个别病灶略有增大,总体评价为病情稳定。如下图:

2018.11-2019.6.jpg

2018.11-2019.6 2.jpg


由于肿瘤评价为稳定,继续选择干扰素治疗,观察至2020年10月,复查核磁提示肝内病灶有缩小。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观察至2021年11月,肝内病灶明显缩小,部分病灶消失。患者目前仍在干扰素治疗中,累计干扰素治疗时间已超过3年,除早期使用干扰素时出现发热症状,后期无明显不良反应,目前身体状态良好,日常生活、工作均正常。如下图:

2020.1-2021.11 2.jpg

2020.1-2021.11.jpg


病例点评:该患者比较幸运,确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后,在治疗方面并没有走弯路,直接选择了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通过自身的免疫细胞去攻击肿瘤细胞,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因此从治疗机制上考虑,应该不存在耐药情况(个人推测,仍需要基础实验及临床观察的验证)。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干扰素治疗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很多患者干扰素治疗早期病灶无明显缩小,甚至有少许增大,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起效、病灶开始缩小。通过病例总结,干扰素起效的时间一般都在治疗1年以后。该患者的治疗情况也符合这种规律,干扰素治疗7个月时,肝内病灶无明显缩小,个别病灶还略有增大。由于当时(2019年)关于西罗莫司的最新研究结果尚未报道,而且患者总体治疗效果评价是肿瘤稳定,因此建议患者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而在随后的随访观察中,发现干扰素逐渐发挥了作用,病灶开始缩小,有些病灶消失。患者目前干扰素使用时间已超过3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也验证了干扰素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刘笑雷
刘笑雷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普外科·肝胆胰外科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