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佃灿 三甲
王佃灿 副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虎年呼唤——预防与控制癌症

1898人已读
何义舟 三缺一.png

致命的“三缺一”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今年是农历虎年。带“虎”字的成语,您会想到哪些?

我想到了照猫画虎、养虎为患这两个成语。照猫画虎的意思是说猫与虎相似、难辨,虽然猫是温顺的宠物,虎是凶残的猛兽。我是口腔肿瘤外科医生,我之所以想到这两个成语,是因为口腔里的常见疾病和致命疾病,也有相似、难辨之处。口腔里的常见疾病,像复发性口腔溃疡、智齿冠周炎、牙齿龋坏、牙周炎症等等,和口腔癌的早期阶段,都可以表现为疼痛、糜烂、出血、肿起……,二者相似,“猫虎难辨”。因此,当癌在口腔中出现的时候,人们常常糊涂地以为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忍耐、拖延、乱治,“养虎为患”,等口腔癌发展、变大、转移,才开始寻医求治,为时已晚。

何义舟 养虎为患.png

养虎为患

癌症,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就是人们熟知的“三早”。在口腔里发生的癌症,统称为口腔癌。它的位置相对表浅,张口能见、触手可及,一般会被早发现。但是,我们在临床上遇见的口腔癌,多数是中期晚期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人们普遍缺乏口腔有癌的知识。没有这个知识,不知道癌症也会发生在口腔,即使发现了口腔里的异常现象——早期口腔癌,也不知道要尽快找专业医生,而是当作通常的口腔疾病,“养虎为患”,错失了早诊断、早治疗的时机。因此,我认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以外,还缺一个“有知识”,要知道口腔有癌。

这是致命的“三缺一”!早期的口腔癌,治疗过程很容易,治愈率很高,治疗的后遗症轻微;而延误成中晚期的口腔癌,治疗过程很复杂,通常要采取所谓的“综合治疗”,不仅要手术,还要采取放疗等辅助方法;治愈率还不到一半,大部分会因癌而死亡。

包括口腔癌在内的各种癌症,是常见的健康威胁和死亡原因。预防与控制癌症,是世界各国的挑战与难题,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与要求。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生的癌症病例数400多万,因癌死亡人数200多万(全年死亡人数约1000万)。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对癌症等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整体规划、布局和实施,提高了癌症筛查、早诊、早治的覆盖率,规范了癌症的诊疗。这使普罗大众的癌症的预防与控制,有了实现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相信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2015年)提高至79.0岁(2030年)。

但是,癌症的预防与控制,更是家庭与个体的福祉与责任。每个家庭和个体,都要力所能及地防可防之癌、筛可筛之癌、治可治之癌。

防可防之癌,是针对人类已知的发生癌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回避或剿灭危险因素,科学地预防癌症的发生。在医学术语中,称为病因预防、一级预防。烟草、酒精、槟榔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是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肺癌、胃癌、肝癌等其他常见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我们不停地呼唤人们不要吸烟、不要嗜酒、不要嚼槟榔,以希望降低口腔癌等癌症发生率。

人类已知的发生癌的危险因素,典型的还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女性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消化内科的专业医生诊断、治愈幽门螺杆菌感染并非难事。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我国政府早已把它列为第一类疫苗,免费向公民提供。HPV疫苗预防女性子宫颈癌,是造福女性健康的最新科技成就。

顺便提一句,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的疫苗,是我国科学家周健和澳大利亚科学家伊恩·弗雷泽(Ian Frazer)共同发明的。伊恩·弗雷泽是Innovation(创新)杂志的三位主编之一,另两位是许靖华(Kenneth J. Hsu)和我国的韩布兴院士。我自己见证并直接参与了Innovation(创新)杂志的创办。

筛可筛之癌,是针对常见的恶性肿瘤,用简易的方法,从表面健康的茫茫人海中查出可能的癌症患者。癌症为什么要筛查?是因为早期癌症,不会给患者造成明显的异常感觉,或者与其他常见的疾病类似,“猫虎难辨”,但可以被专业医生检查出来。与口腔癌一样,身体上其他部位的癌症,早期的癌症是容易治愈的,而晚期的癌症很难治、治愈率很低。

癌症为什么可以筛查?首先,某些癌症在人群中相对常见,例如,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在我国就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常见癌症的筛查技术与方法,已经发展成熟,例如: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X线摄影联合超声筛查乳腺癌;内镜筛查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等等。这些常见癌症的筛查,目前虽然还没有列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但已经在很多地区开展,有的甚至是免费的。

口腔癌,相对于以上提到的肺癌、乳腺癌等,不属于常见癌症。其发病率约十万分之一,按癌症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序,口腔癌位列十名开外。但是,口腔癌的筛查,是最简单的、最廉价的、最获益的。筛查的方法,通常只需要专业口腔科医生的肉眼检视就可以了。在这过程中,口腔科医生还能够经常地检查出牙齿龋坏、牙龈炎症和阻生智齿等患病率很高的口腔疾患。这些口腔疾患也与癌症类似,早期阶段是没有症状的,治疗的过程很简单、费用很低廉、效果很理想;而一旦推延、疼痛了才找医生诊治,治疗就变得复杂,相应的治疗费用昂贵、治疗效果也不好。因此,我经常嘱咐、呼唤人们要定期请专业医生检查口腔,每年至少一次,作为包括口腔癌在内的口腔疾病的筛查。

在近期出版的、由我担任副主编的科普图书《口腔颌面部肿瘤就医指南》中的前言里,我们深切地写道:“我们仿佛能听到来自因口腔癌而病逝的人们的声声呼唤:一定要关心、了解自己的口腔,并以现代科学知识去阐释发生于口腔里的各种现象,用现代科学技术去维护口腔的全面健康,定期检查,早诊早治。除了需要自己的关注、维护,还要倚靠专业的帮助、处置。这不仅是口腔健康,还可能是攸关生死;这既是健康的常识,也是科学的素养。”

治可治之癌,是针对已经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穷尽已有的、能及的技术手段,对癌症进行治疗。癌症的明确诊断,指的是有病理诊断,由专业的医生借助显微镜找到了来自于患者身体的癌细胞。为了便于理解,我在临床工作中习惯于把癌症的治疗方法分为三类:

一是小范围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治疗的效果取决于肿瘤所在的位置与肿瘤的范围。肿瘤的位置越表浅、肿瘤的范围越小、治疗的效果越好。

二是中范围治疗,或称为区域治疗。以放射线治疗(放疗)为主,放射线粒子植入、重离子放疗等等,都属于放疗。治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癌细胞是否对放射线敏感,通俗地说,就是有的癌细胞很容易被放射线杀死、而有的癌细胞很难被放射线杀死。

三是大范围治疗,就是全身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的效果,取决于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除了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都属于药物治疗。药物以口服、输液的方式进入身体、分布于全身,大范围地抗击癌细胞。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成)药治疗属于补充和替代医疗,基本无效,不宜寄予希望。

人们常说早期癌症与晚期癌症,是如何区分的?二者区分的根据就是癌的范围。早期癌症范围小,以单纯的手术治疗就有很大的治愈希望。晚期癌症范围大,一般是指已经发生远处转移、扩散至全身,很难找到特别有效的药物,治愈的希望比较小。介于早期与晚期之间的癌症,要综合地应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以取得最大治愈希望。

何义舟 武松打虎.png

打虎

治疗口腔癌,是我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我把这一工作的特征总结为“双遗”:遗惑、遗憾。我常常感到遗惑的是:得了口腔癌为什么不早点诊治?为什么人们不知道口腔有癌?因这致命的“三缺一”,患者“养虎为患”、错失了早期口腔癌的早诊早诊。这就好比应试的考生,在最容易的、最简单的考题上没有答好、没能答对而丢分、落榜。遗憾!

因此,在农历虎年,以口腔癌为例,呼唤人们科学地进行癌症的预防与控制。在漫漫人生路上,虎虎生威,跳过癌症的“坑”、跃过癌症的“坎”。健康长寿!


王佃灿
王佃灿 副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