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糖尿病患者走出注射胰岛素“上瘾”的误区
胰岛素治疗是临床上用于控制糖尿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合理应用胰岛素在控制糖尿病的急性代谢紊乱、防治各种慢性并发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当医生建议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有部分患者乃至医生对胰岛素治疗存在着误解,阻碍胰岛素的使用,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甚至延误胰岛素治疗时机,造成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些患者担心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则会“上瘾”,需要终生使用,而且剂量将越用越大,其实并非如此。
有很多糖尿病人尤其新发的年轻糖尿病人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会成瘾,而抵触胰岛素治疗,只有病情恶化到了靠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已经无法控制的地步,才会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只要还能用口服降糖药,就不想用胰岛素。正是这种错误认识,一直坚持口服降糖药治疗,即使血糖控制不好仍在反复尝试换药、加量、减少饮食、加强运动等无效的努力。
家要知道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会以每年约5%的速度减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会逐渐减少,甚至丧失胰岛素分泌,这时再赢口服降糖药就失效,必需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这是自然病程进展的结果,而非用了胰岛素以后“上瘾”。相反,有许多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高血糖得到了控制,症状缓解,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得到恢复,停用胰岛素仅口服药降糖药或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就能使血糖稳定。这都说明胰岛素治疗不会“上瘾”,需不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由胰岛β细胞功能决定。认为一旦注射了胰岛素,就需要终生使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目前,临床上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分两种人群,一种是患者主动使用胰岛素,因医务者对胰岛素使用的宣传,研究显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早期使用胰岛素可迅速解除高糖毒性,使胰岛β细胞得到休养生息,在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联合小剂量口服降糖药,就使血糖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在理想范围;另一种是被动使用,即随着糖尿病病情发展或出现了其他伴发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口服降糖药已经无法控制好血糖或是 不适合使用,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所以,当医生说要注射胰岛素时,大家可以问清楚属于哪种情况,如果是前者,自然完全不必担心,因为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停用胰岛素,如果是后者,也完全不必害怕,这只是糖尿病病程的自然进展,即使严格遵照医嘱进行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还是控制不好或糖尿病伴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最终仍需依靠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进展。
本文是高玉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