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形色色的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瘤,老百姓俗称老年斑,是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迄今确切病因尚不明,泛发性损害的病例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年龄和性别,紫外线,皮肤老化等因素有关系。

男,65岁,临床见到假囊肿的表现,诊断为脂溢性角化,局麻下二氧化碳激光烧灼后送病理确诊为脂溢性角化。
临床表现
大多发生于老人,也可见于青年人,一般均发生于30-40岁以后。皮损初发最常见于面 、头皮、躯干、上肢,也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但不累及掌、跖。早期损害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瘤状,淡黄褐或茶褐色。以后损害逐渐增大,底部呈圆、椭圆或不规则形,偶有蒂,直径1mm~1cm,或数厘米,边缘清楚,表面呈乳头瘤样,渐干燥、粗糙,失去光泽,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

女,92岁,渐增大,临床及二氧化碳术中都发现有许多黑色毛囊角栓,确诊脂溢性角化。

浅褐色脂溢性角化斑片

深褐色脂溢性角化斑片
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期损害需要与扁平疣区分,发生暴露部位的角化型损害与日光性角化相混淆,色素很深的损害有时难与痣细胞痣区别。发生炎症或受刺激的损害可类似基底细胞瘤或鳞状细胞癌乃至恶性黑素瘤,此时则需做活检或手术后做病理检查来鉴别。

恶性黑色素瘤

基底细胞癌
治疗
本病不会恶变,影响美观,不影响健康。根据皮疹形态可以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如手术、调Q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冷冻等。

年轻女性,外眦处浅褐色斑片,选择无创的调Q532激光治疗。

中年男性,太阳穴处增生角化浅褐色丘疹,选择冷冻治疗。

老年女性,黑色外增生性肿物,选择局麻下二氧化碳激光扫除。手术刮、削、梭形切口、电刀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小结
脂溢性角化临床表现形形色色,不同皮疹形态需要鉴别不同的疾病,根据不同皮疹形态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文是刘文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