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银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开展—微波消融术联合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纤维肉瘤1例
2022年2月17日由白银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王宝军主任医师主导,肿瘤介入治疗团队在医学影像科及精确放疗室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应用多手段微创介入方式(微波消融+粒子植入术)联合治疗一例盆腔纤维肉瘤患者,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本病例罕见,其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在甘肃省内首见报道。本次手术的难点及关键点是为患者完成了高难度微波消融术和肿瘤的粒子植入手术。

病例介绍
患者系一83岁男性,确诊“左侧髂部纤维肉瘤伴髂骨转移”,5月前在介入科和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治疗。本次因不能耐受骨转移引起的腰痛,经专家介绍到我们肿瘤治疗中心,入住肿瘤科。
术前讨论

肿瘤科主任王宝军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疑难病例讨论:腹部纤维肉瘤临床极少见。国内及国外文献报道:除将原发肿瘤切除外,全身药物治疗及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手段不多,疗效不确切。恶性纤维肉瘤骨转移病灶对常规剂量外放疗不敏感,提高剂量将对危及器官如脊髓、神经根、肠道造成放射性损伤。但是患者髂骨骨转移病变如不采取相关措施,骨转移病灶势必进展出现骨相关事件(SRES):如腹部和左侧下肢肿胀和癌痛持续加重、骨盆病理性骨折、肿瘤压迫、高钙血症及相关治疗带来的痛苦等,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合肿瘤科各专业治疗组意见及患者的个人意愿,最终确定治疗方案:一、可实施超声引导经皮穿刺髂骨旁病灶微波消融+髂骨转移灶粒子植入术。二、髂骨转移病灶和残留 病灶碘125粒子植入术。通过高达10000cGy剂量的内照射,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进展。三、仍建议患者尝试可能的全身药物治疗,安罗替尼等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微创介入——骨转移瘤患者的福音
????随着微创理念的更新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多种影像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在骨转移局部控制,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成熟。目前常用手段主要包括消融治疗、骨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因其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可重复、恢复快速等优点而为无其它有效治疗手段、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其它治疗手段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但微创不等于无创,针尖前方往往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稍有差池对患者的伤害也往往是致命的。所以消融技术和粒子植入技术目前仍被列入国家最高等级的15项限制类医疗技术之一,有很高的技术准入要求。

????本次手术主要实施王宝军主任医师,有20多年肿瘤工作经验,具备扎实的肿瘤放疗学基础和娴熟的微波消融技巧,由他实施的微创介入手术针道设计精准,有效避免重要血管、神经、脏器损伤,能以最小损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作为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团队的带头人 ,从2021年底团队成立至今,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肿瘤科陈立微创治疗团队,王宝军主任本人入选甘肃省技术标兵,白银铜城人才和陇原人才。并担任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消融分会委员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是根据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所设计计划,利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将碘125放射性粒子永久插植到肿瘤靶区,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持续杀伤。
适应证:1、发生于实质性脏器,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2、无有效治疗手段;无法手术/再手术,无法放疗/再放疗的患者;不耐受手术/放疗的患者;不接受手术/放疗的患者。3、直径小于7cm(若体积较大,但预计肿瘤缩小可提高生活质量,也可酌情处理)。4、有合适的穿刺路径。5、无穿刺禁忌证。6身体一般情况可(KPS >70分)和重要脏器功能可耐受放射性粒子植入。7、预计生存时间大于6个月。
恶性纤维肉瘤髂骨转移肿瘤的微波消融术联合粒子植入目前省内外开展例数不多,业内多选择手术和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本病恶性纤维肉瘤髂骨转移癌,病灶大,骨质破坏严重,下肢肿胀和疼痛加重,手术难度极大,需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王宝军微创治疗团队此次高水平的操作将手术风险规避,让本次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是王宝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