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晓辉 三甲
李晓辉 主治医师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胃肠外科

腹股沟疝术后感染的处理!

609人已读

? ?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修补是唯一的治愈手段。目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在国内迅速推广运用,以其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康复快、疝复发率低、患者能早日活动等优点,逐渐被大多数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疗效较以往未使用修补材料已有质的飞跃,但手术部位感染(SSI)仍然常见。

手术部位感染分为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术后早期伤口感染和迟发性伤口感染。术后早期伤口感染是指术后1周内发生的感染,多伴有局部的红肿热痛等表现。迟发性伤口感染是指术后1个月以上或更长的时间(手术切口已经愈合)出现的感染,表现为伤口再次出现渗液、渗脓等,还可有补片侵蚀周围脏器,如膀胱、小肠。

早期伤口感染的处理。

腹股沟疝患者术后1周左右出现的手术切口皮肤红肿、渗液,一旦明确伤口感染,应及时拆开部分缝线,充分引流,使用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密切观察伤口变化,术区定期换药,一期缝合病人术后切口明显渗液者应予拆线、敞开引流。术后一期敞开引流者,待创面渗出少,肉芽组织新鲜,再行二期缝合。

延迟感染伤口的处理。

对于迟发伤口感染的处理,应予术后定期换药,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常规行床旁B超检查。如发生切口下积液或引流不畅,可给予局部穿刺抽吸或更换引流管处理,并根据伤口的变化情况复查B超。留置的闭式引流管待引流液少于5ml/d后予以拔除。切口常规于术后2周拆线,拆线后伤口存在浅部感染的病例可继续行局部换药治疗。

腹股沟疝修补术为I类切口手术,目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可采用清除感染补片及坏死感染灶的方法,在彻底换药清创后再应用局部分离技术减少组织肌肉间张力,可用耐受感染能力较强的Prolene 缝线进行创面组织的全层缝合,同时放置伤口引流管,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不建议再次内置补片,也不会导致补片去除后的疝复发。此种治疗方法的伤口愈合时间短,患者的再次手术伤口可获得I期愈合。术前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是疝补片抗感染治疗的必要环节,术前应根据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这样可局限感染灶的累及范围,从而减少了清创术所需切除组织的范围,减轻了手术创伤。总之,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的常规手术。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伤口感染并发症发生,但可通过注意无菌操作、术中彻底止血、清除积液、控制术前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可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李晓辉
李晓辉 主治医师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