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逸明 三甲
王逸明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心内科

卵圆孔未闭(PFO)术后出现“皮下淤青”怎么办

2879人已读

近日患者小王(化名)来门诊反映自己在最近遇到了一件“怪事”。她的身上最近老是莫名其妙的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皮下淤血,一开始以为是自己不小心磕碰到的,可是后来发现即便自己很小心身上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伤痕”以至于同事都怀疑她是否遭遇到了家暴,这让她很是苦恼。医生在充分了解情况后找出了原因,原来小王最近在我院做了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目前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这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反复出现的皮下淤青正是和这两种药物有关。

【什么是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是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关键,也在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围术期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分为四类: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阿司匹林、利多格雷),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西洛他唑、双嘧达莫),P2Y12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阻断血栓生成的同时,还增加了一定的出血风险,因此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了解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期间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哪些PFO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1?对于年龄≤60岁,存在明显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若合并中危至高危的PFO,排除其他脑卒中的原因,建议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FO封堵术,而非单纯抗血小板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行封堵术后复发性脑卒中风险降低了约60%),一般是在封堵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阿司匹林:每天一次,每次100 mg;氯吡格雷:每天一次,每次50~75mg),之后单用阿司匹林至术后1年。若合并有高凝状态等其它需要口服抗凝药的情况,则需要长期抗凝治疗。

对于年龄>60岁,有栓塞影像学表现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合并PFO且全面评估未见其他明显脑卒中原因,建议单纯抗血小板治疗。

【服用药物期间出现出血怎么办?】

皮肤黏膜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不良反应,皮下出血可以根据大小分为瘀点(<2mm)、紫癜(3~5mm)和瘀斑(> 5mm)。对于皮肤擦伤、瘀斑、自愈性的鼻岀血和少量的结膜出血等,建议持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频繁出现皮下出血的患者,可以至心内科门诊由医生进一步评估出血严重程度并完善出血风险评估,血红蛋白等化验检查,根据临床特征、风险评估以及出血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后续的应对措施。

鼻出血: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鼻出血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停止,无需停止抗血小板药物,轻微的鼻出血可以通过身体前倾、捏紧鼻翼压迫止血,必要时鼻腔填塞。

牙龈出血:需要寻找牙龈炎、牙周病等原发口腔疾病,出现较为严重的口腔出血时需要暂停抗血小板药物,立即至口腔科处理并评估抗血小板治疗重启时间。

血尿:出现血尿时需要评估原因,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小球疾病是常见的血尿原因。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血尿相对少见,如果血尿不严重,可以继续抗血小板治疗,严重持续的肉眼血尿需要至泌尿外科和心内科门诊就诊。

自发性脑出血:应立即停药至急诊科就诊,如有必要恢复抗栓治疗时,可于症状改善数天后,考虑应用出血风险更低的抗血小板药物。

消化道出血:抗血小板药物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是腹痛、腹胀、反酸、烧心,严重时会有消化道出血,表现为粪隐血阳性、黑便、柏油样便、呕血等。餐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高危人群消化道损伤的风险,加用PPI类药物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若在服药期间出现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立即至急诊科就诊,由医生在权衡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后决定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同时需要积极给予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首选PPI,必要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总体而言,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在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如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都需要认真核对药物服用情况,及时就诊,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抗血小板药物。


王逸明
王逸明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