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隐裂裂缝浅可酸蚀、固化或填补治疗,深者需根管治疗
牙隐裂是指发生在牙冠表面的、非常细小、不易被发现的,由于外力或者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难以发现的裂痕,可能会出现其他功能性损害。病人常伴有疼痛,也有继发感染,需根据裂隐线的深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酸蚀、釉质黏合剂的光固化处理,当发生牙髓受累时,需进行根管治疗。

一、牙隐裂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1、发病位置:在全口牙列中,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前磨牙都比较常见。对于患牙来说,这个部位是以前磨牙和磨牙的一侧(牙齿靠近脸颊的一侧)颈部,上颌磨牙的近中腭尖(靠近上颚的一端)颈部。
2、临床表现:牙隐裂的症状和性质与牙槽骨裂隙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不同时期的表现也不同,早期由于局限于牙釉质,无症状,随着裂纹加深,向牙本质延伸,牙髓累及牙体,甚至导致牙体折裂,会出现各种牙痛症状。
二、牙隐裂的发展阶段
牙隐裂用肉眼很难看清,临床常被忽视,一般从特别浅的隐裂开始,没有明显症状,仅仅是冷、热刺激敏感,随着病变发展,隐裂继续发展会逐步加深,疼痛刺激会更进一步,患牙此时可能已经有了继发龋。如果没有治疗继续发展,会经历反复发作的慢性牙髓炎、牙髓炎,牙齿疼痛,不敢吃东西,最终导致一系列的牙髓炎症及根尖周的炎症,还有一部分患牙折裂而没有保留价值,需要拔掉后进行修复治疗。
1、无症状或轻度敏感:裂线特别浅,可能局限于牙釉质,并向牙本质延伸,无任何症状或有轻度牙齿敏感。
2、自发性疼痛:随着裂纹的加深,如果没有去除隐裂的原因时,进展会更快,此时会累及牙本质深层甚至牙髓,这时就会出现自发性疼痛、放射痛、夜间痛等急性牙髓炎的症状,此时不进行治疗,急性可能转为慢性,反复发作并向更深层扩展。
3、咬合痛:这时候患牙的根尖周组织已经出现炎症的感染,隐裂已累及牙髓,换牙疼痛,不敢用患侧咀嚼,由于隐裂患牙可能会被龋坏,并且会导致根尖周的创伤。
二、牙隐裂的成因有哪些?
牙隐裂的病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
1、内部原因。主要是牙齿结构所致,每个人的牙齿从牙冠、牙颈到牙根,每一部分的形态、厚薄、结构都不一样,因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抵抗外力的能力也不同,比较弱的地方更容易导致牙齿的隐裂,并向牙本质方向加深加宽,比如牙齿咬合面深的窝沟点隙、牙釉质中的釉板等。
2、外部原因。主要是啃咬比较硬的食物所致,临床上比较常见,如询问病人病史时,病人常会想起在用餐时突然嚼起沙粒、骨渣等,突然咯牙一下。这些突如其来的作用于单个颗牙,由于应力集中,很容易造成硬质组织的损伤,包括隐裂。除进食过程中发生的意外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牙隐裂,比如外伤、医源性损伤等。
三、如何诊断牙隐裂?
牙隐裂具有隐蔽性,肉眼不易发现,诊断比较困难,一般在临床上,凡有类似牙髓炎、根尖周炎症状的患牙,叩痛明显,但在没有发现龋坏、缺损等牙体硬组织病时,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牙隐裂。
在检查病史的同时,可以拍下X线片,以排除其他病变,同时,可采用灯光和口镜多角度照射观察,也可用深色液体染色,例如碘酊、龙胆紫,有助于发现裂线,还可以通过绵卷咬诊、探针探诊,如果有明确的疼痛就可以确诊。
四、牙隐裂如何治疗?
牙隐裂的诊断很难诊断,诊断后可根据症状估计隐裂线的深度,并根据深度进行治疗,不过,即使做了相应的治疗,疗效也不能保证。
浅:牙釉质层的隐裂线,如果着色比较浅且没有继发龋的,可以使用酸蚀法和釉黏结剂进行光固化处理,因为浅部隐裂,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是有牙齿遇冷、热刺激敏感而已,此时酸蚀治疗即可。
中:牙隐裂到达牙本质层的浅、中层,如果已经发生继发龋时,临床检查着色较深,可沿隐裂线备洞,再用氢氧化钙糊剂覆盖,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暂封,然后交待病人观察2~4周,无症状时再复诊更换光固化树脂。
深:牙隐裂达到牙本质的深层,可能累及牙髓。此时应进行牙髓治疗,也就是根管治疗,因为根管治疗需要打开牙齿找到根管,需要对牙冠有一定的磨切,因此,牙体组织也会被削弱,所以,在治疗之前要把患牙降颌,即把牙齿的咬合面稍微磨切一部分,减少患牙的受力,防止折裂,治疗完毕后要及时进行牙体修复,然后进行其他相关的修复治疗。
五、牙隐裂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1、注意饮食。在治疗过程中,病人不要使用患侧吃食物;治疗后不能吃过硬的食物,避免应力集中。另外,不吸烟、不喝酒、不吃刺激性食物,减少对牙髓的刺激;
2、口腔护理。牙隐裂患者要做好口腔护理,要正确刷牙、饭后勤漱口,学会使用牙线,保持好口腔卫生。
总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做口腔检查,发现口腔问题要及时治疗,缺牙、残冠或牙齿要早期治疗和修复,避免偏侧咀嚼,避免吃过硬的食物、用牙齿咬坚果壳、开瓶盖等危险行为,避免伤害牙齿。
本文是王小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