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善闻 三甲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前列腺炎常见疑惑解答

1834人已读

常见疑惑解答:

Q1:前列腺炎具有传染性吗?绝大多数不会,除非是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所致的前列腺炎。

Q2:得了前列腺炎,就会一辈子治不好吗?不是。(规范治疗,生活饮食和作息,可以治愈)

Q3:得了前列腺炎可以要小孩儿吗?急性和细菌性前列腺炎最好治好后再要。(避免影响女性和精子质量)

Q4:手淫过多会得前列腺炎吗? 会。

Q5:前列腺炎会不会导致不育?一般不会。(但是为了更好的优生优育,要关注前列腺的健康)

Q6:前列腺炎会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吗?会。(但是男性有性功能障碍不等于有前列腺炎)

Q7:前列腺炎不能多喝水吗?恰恰相反。 (需要适当的多饮水冲刷尿道)

Q8:前列腺炎治愈后可以随便吃喝玩乐吗?不可以。(需要合理规范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复发)

Q9:包皮过长会导致前列腺炎吗?包皮过长不会直接导致前列腺炎,但其是前列腺炎的隐患。

Q10:前列腺炎会导致前列腺癌吗?不会。这两个疾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1 什么是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由前列腺特异性和非特异感染所引发的全身或局部的急慢性炎症,以尿道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50岁以下男性患者中占首位。前列腺炎可能是一种症状轻微或全无症状的疾病,也可能是一种可自行缓解的自限性疾病,也可能是一种症状复杂,导致尿路感染、性功能障碍、不育等的疾病,对待其态度要避免过分渲染其危害性,也要避免对本病治疗采取简单、消极、盲目偏重抗生素治疗的态度。

2 前列腺炎分类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即Ⅲ型与Ⅳ型)远较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

按照病程,可将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两个类别。

急性前列腺炎患者会出现恶寒、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则有会阴或耻骨上区域有重压感,向腰部、下腹、背部及大腿等处放射,且久坐或排便时重压感加重;若有小脓肿形成,则疼痛加剧,不能排便。尿道症状为排尿时有烧灼感、尿急、尿频,可伴有血尿或尿道脓性分泌物。直肠症状为直肠胀满、便急和排便感,大便时尿道口可流出白色分泌物。

慢性前列腺炎可分为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病。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常由急性前列腺炎转变而来,前列腺病常由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慢性充血等引起。

3 常见病因

简单来说与病原体感染、性生活过频、过多手淫、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致病因素为病原体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病原体随尿液侵入前列腺,导致感染。

性生活过频、过多手淫,久坐,骑车、骑马、酗酒、过食辛辣、感冒受凉等都可以成为其诱发因素。前列腺有多达15~30条导管开口于精阜两侧,前列腺上皮又有很强的分泌功能。腺体较小而分泌功能较强,以及管道狭窄,使前列腺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导管受压和闭塞,很容易引起充血和分泌物淤积,从而为感染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导致前列腺炎容易复发的组织学基础。

非细菌型前列腺炎发病机制未明,病因学十分复杂,存在广泛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病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反应异常,氧化应激学说,下尿路上皮功能障碍等多种复合因素造成。

4 临床表现

I型前列腺炎常发病突然,表现为寒战,发热,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伴有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可有尿频、尿急和直肠刺激症状,甚至急性尿潴留。

Ⅱ型和Ⅲ型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相似,多有疼痛和排尿异常等。不论哪一类型慢性前列腺炎都可表现为相似临床症状,统称为前列腺炎症候群,包括盆骶疼痛,排尿异常和性功能障碍。盆骶疼痛表现极其复杂,疼痛一般位于耻骨上、腰骶部及会阴部,放射痛可表现为尿道、精索、睾丸、腹股沟、腹内侧部疼痛,向腹部放射酷似急腹症,沿尿路放射酷似肾绞痛,往往导致误诊。排尿异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线分叉、尿后沥滴、夜尿次数增多,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流出乳白色分泌物等。偶尔并发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早泄、射精痛、勃起减弱及阳痿。

IV型前列腺炎无临床症状,仅在有关前列腺方面的检查时发现炎症证据。

5 检查与诊断

5.1 直肠指诊

I型前列腺炎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肿大,压痛明显,局部温度增高。需注意的是急性前列腺炎时忌做前列腺按摩,以防感染扩散。

Ⅱ型和Ⅲ型前列腺炎直肠指检可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有无压痛及其范围与程度,盆底肌肉的紧张度、盆壁有无压痛,按摩前列腺可获得前列腺液用于实验室检查。

5.2 前列腺液(EPS)常规检查

EPS常规检查通常采用湿图片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镜检,后者具有更好的精确度。正常前列腺液沉渣中白细胞的含量在高倍显微镜的每个视野应低于10个。如果前列腺液的白细胞数量>10个/视野,就高度可疑为前列腺炎,特别是前列腺液中发现含有脂肪的巨噬细胞,基本可确诊前列腺炎。但是有些慢性细菌性前列腺液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可能视野;另有部分正常男性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10个/视野。因此,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检查只是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查的辅助方法。

5.3 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

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是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方法。

5.4 细菌学检查

常用两杯法或四杯法。这些方法尤其适用于在抗生素治疗之前。具体方法:收集尿液以前嘱患者多饮水,包皮过长者应将包皮上翻。清洗阴茎头、尿道口后,患者排尿并收集尿液10ml;继续排尿约200ml后收集中段尿10ml;然后停止排尿,做前列腺按摩并收集前列腺液;最后再次收集尿液10ml。将各标本分别做镜检和培养,通过以上标本细菌菌落数量的比较,可鉴别是否有前列腺炎或尿道炎。

5.5 其他检查

前列腺炎的患者可能出现精液质量异常,如白细胞增多,精液不液化,血精和精子活力下降等改变。B超检查可以发现前列腺回声不均,前列腺结石或钙化,前列腺周围静脉丛扩张等表现。尿流率检查可以大致了解患者排尿状况,有助于前列腺炎与排尿障碍相关疾病进行鉴别。

由于前列腺炎往往继发于体内的其他感染灶,如尿路感染、精囊炎,附睾炎及直肠附近的炎症,因此诊断前列腺炎时,必须对泌尿生殖系统及直肠进行全面检查。

6 治疗方法

6.1 抗菌治疗

目前多主张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若无效继续用8周。复发且菌种不变,改用预防剂量以减少急性发作,使症状减退。长期应用抗生素若诱发严重副反应,如假膜性肠炎、腹泻,肠道耐药菌株滋长等,需更换治疗方案。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否适宜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上仍有争论。“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也可使用对细菌和支原体有效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SMZ-TMP或单用TMP,与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并用或间隔使用。如果抗生素治疗无效,确认为无菌性前列腺炎者,则停用抗生素治疗。此外,用双球囊导尿管封闭前列腺部尿道,从尿道腔注入抗生素溶液反流入前列腺管,亦可达到治疗目的。

6.2 消炎、止痛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改善症状,一般使用消炎痛内服或栓剂,中药使用消炎、清热、解毒、软坚药物亦收到一定效果。别嘌醇能降低全身及前列腺液中的尿酸浓度,理论上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还可清除活性氧成分,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不失为可选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6.3 物理治疗

前列腺按摩可排空前列腺管内浓缩的分泌物以及引流腺体梗阻区域的感染灶,因此对顽固病例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每3~7天做前列腺按摩。多种物理因子被用作前列腺理疗,如微波、射频、超短波、中波和热水坐浴,对松弛前列腺、后尿道平滑肌及盆底肌肉,加强抗菌疗效和缓解疼痛症状有一定好处。热疗主要利用多种物理手段所产生的热效应,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效应和消除组织水肿,缓解盆底肌肉痉挛等。

6.4 M受体拮抗剂

对伴有膀胱功能过度活动症表现,如尿急,尿频,夜尿增多但无尿路梗阻的前列腺炎患者,可以使用M受体拮抗剂治疗。

6.5 α受体拮抗剂

前列腺痛、细菌性或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膀胱颈及尿道平滑肌张力都增加,排尿时后尿道内压增高致尿液反流入前列腺管,是引起前列腺痛、前列腺结石及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原因,应用α受体拮抗剂有效地改善前列腺痛及排尿症状,有助于防止尿液的前列腺内反流,对防止感染复发有重要意义。在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α受体拮抗剂宜用较长疗程,使有足够时间调整平滑肌功能,巩固疗效,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α受体阻滞剂,主要有:多沙唑嗪、萘哌地尔、坦索罗辛和特拉唑嗪等。

6.6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可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摘除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是要慎用。由于前列腺炎通常累及腺体的外周带,因此,前列腺电切术(TURP)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TURP能够去除前列腺的结石和前列腺导管附近的细菌感染病灶,有助于降低外周带病灶的再感染。

6.7其他治疗

包括生物反馈治疗,经会阴体外冲击波治疗,心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7 日常保养

1.坚持治疗,治疗期间不要随便换药或更换治疗方法,因为症状的缓解常须一段时间,早期治疗要维持2周以上,某些感染要8~12周。如果随便换药,易致菌群失调或产生耐药,导致治疗的不彻底。

2.规律性生活,不能忍精不射,不要频繁手淫,避免不洁性交。

3.正确认识前列腺炎,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以免夸大症状,产生头晕、记忆力下降、焦虑、多疑、失眠等症状。

4.多喝水,勤排尿,保持大便通畅,坚持热水坐浴或热水袋热敷会阴。

5.忌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6.忌久坐,避免长时间骑车,坚持运动锻炼,最好是慢跑加更多下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7.可以常吃3种食物:蒲根英根、南瓜子、西红柿


陈善闻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