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分享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第5例
刘笑雷 中日友好医院
病史简介:患者男性,32岁。2016年1月体检发现肝内多发占位,2016年4月肝穿刺活检确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016年4月行腹腔镜下肝多发病灶切除(共12处),手术前肝内病灶如下图:

术后3个月复查时(2016年7月),发现肝内出现多个新发病灶如下图:

患者选择观察病灶变化,未做任何治疗。2017年-2019年间,肝内病灶逐渐增大,如下图:

2019年患者与我联系后,建议干扰素治疗。患者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肝内病灶出现明显缩小,如下图所示。患者目前身体情况良好,仍在干扰素治疗中。

病例点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主要特点就是多发病灶、累及多个器官。绝大多数肝脏原发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时,均是肝内多发病灶,单发病灶的患者非常少,而且常伴有肺转移、骨转移。但是病灶多或多器官转移,并不代表疾病很严重,这也是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不同于其他恶性肿瘤的地方。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肝、肺多发病灶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无任何症状,保持着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由于肝内多发病灶,导致手术很难根治性切除,而残留的病灶在手术后容易加速进展。从该患者的情况可以看出,即使切除了12个病灶,术后3个月即出现多个复发病灶,因此对大多数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而言,手术切除并不适合。另外,从该患者观察期间的病灶变化也可以看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会进展的,文献报道的自行退缩或保持稳定的病例非常少,在我这里长期随访的100多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中,能自行退缩或保持不变的仅有2人。因此对于大多数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而言,药物治疗需要尽早开始,除非是病灶非常小又暂时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该患者在2019年就诊后,开始使用干扰素治疗,且治疗6个月后即出现病灶缩小,治疗效果非常好。但大多数患者干扰素治疗起效时间均在1年左右,目前与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关的指标还不明确,需要通过进一步观察、总结和研究。
本文是刘笑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