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治疗选择:药物和手术
催乳素( PRL)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约占成人垂体功能性腺瘤的40% - 45%,以20 -50岁的女性患者多见,成人患者男女比例约1:10。女性症状主要是闭经、泌乳、不孕。男性患者雄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性欲减退、阳萎、不育及骨质疏松等。因男性患者症状隐匿且特异性低,常被忽视导致就诊时间晚。
诊断
结合症状和鞍区影像学检查对疑诊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患者,如果血清催乳素>100-200μg/L,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则支持催乳素腺瘤的诊断。如血清催乳素< 100 μg/L,须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诊断。
药物治疗
【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推荐对垂体催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仍然是药物,目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主要有溴隐亭和卡麦角林。药物能使绝大多数病人PRL水平正常和肿瘤体积显著缩小,而且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大小的肿瘤。
(l)溴隐亭:服用方法:溴隐亭(2.5mg/片)治疗的初始剂量为0.625-1.25mg/d,建议晚上睡前跟点心口服。每周间隔增加1.25mg直至达到2片/d或3片/d。通过缓慢加量计划和睡前跟点心同服的方法来减少不良反应。7.5mg/d为有效治疗剂量,如果肿瘤体积和PRL控制不理想,则可以逐步加量至15 mg/d。继续加量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因此,不建议15 mg以上的大剂量,而是建议改为卡麦角林治疗。
(2)卡麦角林:服用方法:0.5mg/片的初始治疗剂量为,每周0.25-0.5mg,剂量每月增加0.25-0.5 mg直到PRL正常,很少需要剂量超过每周3 mg。对比溴隐亭,卡麦角林服用更方便,患者的耐受性更好,对溴隐亭耐药的患者可选用卡麦角林治疗。
(3)药物不良反应:溴隐亭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症状,鼻腔充血,便秘,体位性低血压,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表现;乏力、焦虑、抑郁、酒精不能耐受;药物诱发垂体瘤卒中。卡麦角林的不良反应同溴隐亭,消化道不良反应比溴隐亭轻,其他包括精神疾病,潜在的心脏瓣膜病。
(4)停药:药物治疗的最大困难是停药难,也就是撤药后的长期治愈率低,大部分患者需长期用药。即便PRL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服用足量的药物用以进一步缩小肿瘤体积。当PRL水平保持正常至少两年,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才考虑逐步减量,因为在这一阶段,低剂量能维持稳定的PRL水平和肿瘤大小。然而,停止治疗可导致肿瘤的增大和高催乳素血症的复发。基于这一原凶,对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药物减量或停用后必需进行严密随访。
外科治疗
垂体催乳素腺瘤选择手术治疗需根据以下情况综合判断:肿瘤大小、血催乳素水平、全身情况、药物治疗反应,患者的意愿以及对生育的要求。
绝大多数手术可以采用经鼻手术入路,随着现在外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神经内镜微创技术的进步,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可以使经蝶窦入路手术更精确、更安全、损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有文献报道,微腺瘤停药后一年长期缓解率也只有36%-40%,也就是说,60%的病人撤药1-2年后会复发。而手术的长期缓解率,对于微腺瘤可以达到60-90%。因此,外科还是药物作为首选治疗变得具有一定的争议,经蝶窦入路手术也是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除药物治疗之外的另一选择。
手术疗效与手术者的经验、肿瘤的大小、侵袭程度及病程有关。有经验术者的垂体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逐年下降,微腺瘤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体不超过5%,推荐患者到有丰富垂体瘤手术经验的医院完成手术,这样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保留残存垂体功能,提高手术疗效。
本文是李仙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