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复生殖器溃疡、口腔溃疡、视力变差......警惕“白塞病”!
白塞病(Bcheet disease),又称白塞综合征、口-眼-生殖器综合征,同当于中医的狐惑病。是1937年由土耳其皮科医生Behcet产生报告。是以反复发作的口、眼、生殖器和皮肤损害为特征的细小血管炎,病情严重时可累区中、大血管,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白塞氏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或对感染因素的过敏反应引起,但还未得到充分的证明。最近在免疫学方面研究较多,发现有些病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均升高,并有多种抗体,如抗口腔粘膜抗体、抗动脉壁抗体等。所以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某些因素,其中包括病毒所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病。
亦有人认为发病可能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低下,使发生微循环而导致血液缓慢,红细胞聚集,血栓形成,致组缺血坏死而形成病损。国内曾观察白塞氏病病人手指甲皱、舌菌状乳头及眼球结膜的微循环变化,发现2/3的病人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的白塞氏病病人HLA-B5抗原阳性率高,权威医疗机构1987年曾检测40例白塞病人HAL频率。结果发现病人中HLA-B5阳性率占57.5%,而对照组仅为10.1%,与Roitt及Lehner得结果相同。说明白塞氏病发病存在遗传因素。
二.【临床表现】
白塞氏病的基本特征为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病损反复发作,有自限性。可同时或先后侵犯多个器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病多见于地中海、中东、日本和中国等地区。好发于中青年,重症者(如失明、危及生命)多为男性。本病主要累及口腔、生殖器 皮肤和眼并出现相应表现,部分患者可累及其他系统。
(一)白塞氏病基本症状
1.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发生率 98%,多为首发症状,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好发于唇、舌、牙龈、颊黏膜等处(图 22-4A)。溃疡单发或多发,直径2~10mm 小溃疡与复发性口疮基本相同,仅少数为深溃疡,圆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自觉疼痛,溃疡为自限性,一般10天左右可以愈合,多数愈后不留疲痕,但易反复发作,每年至少发作了次以上。

2. 生殖器溃疡 发生率约 80%。多见于外生殖器、肛周、会阴等处(图 22-4B)。较口腔溃疡深而大,数目少,反复发作次数也显著少手口腔溃疡;疼痛剧烈,愈合较慢。一般发作间隔期远较口腔溃疡长,为数月或1至数年。

冠状沟浅表性溃疡,表面有灰白色分泌物。
3.皮肤损害 发生率60%~80%,皮损类型多样,常见有:①结节性红斑样:与结节性红斑不同之处是特续时间长,新皮损不断出现,此起彼伏,同一患者可见不同期的损害;②毛囊炎样:好发于胸背、下肢,皮损为无菌性脓疱、丘珍,周围红晕,数量不一,反复出现;③针刺反应阳性:用生理盐水皮内注射、无菌针头皮内刺入及静脉穿刺等均可在受刺部位于 24-48 小时后出现直径2mm 以上的红色丘疹或脓疱(图 22-4C),有诊断意义。白塞氏病病人约60%以上为阳性反应,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4.眼损害 发生率约50% ,男性易受累,且症状重、预后差。24 岁以前发病者累及眼部的危险性高,35 岁以后眼部严重累及的明显减少。眼球各部位均可受累,其中葡萄膜炎最常见,可出现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二)白塞氏病特殊症状
1.关节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少数有红肿。为特殊症状中最常见的症状。
2.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损害可发生于心脏,引起心脏扩大、心肌炎和心包炎等。
3.消化系统 可发生非特异性消化道溃疡及消化道出血,有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4. 呼吸系统 由于血管的病变可引起咳嗽、咯血、胸痛、肺间质纤维化。
5.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周围神经的损害多见。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综合症、脑干综合征或器质性精神错乱综合症。
6. 发热 部分病人有反复发热病史,呈高热或低热。
以上各种基本症状及特殊症状发生的时间先后及频率各不相同,根据其表现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两类。完全型:① 出现4个基本症状;② 出现2个基本症状和2个以上特殊症状。不完全型:① 出现3个基本症状;② 出现眼的症状及另一个基本症状。
白塞氏病病程长,有的可达数十年,各种症状可能反复发作,而又可自行缓解。口腔及皮肤病损愈后无后遗症。眼部病损严重者有失明的危险。除少数因严重内脏或神经损害而死亡外,多数病人在屡次复发后可自然痊愈。
三.检查
1.实验室检查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异常。活动期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HLA-B51阳性与眼、消化道病变相关。
2.针刺反应试验此试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3.特殊检查神经白塞病常有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急性期MRI的检查敏感性高,可发现在脑干、脑室旁白质和基底节处的增高信号。慢性期行MRI检查应注意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高分辨的CT或肺血管造影、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均有助于肺部病变诊断。
4.【组织病理学】
基本病变为血管炎,大小血管均可累及,早期类似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晚期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炎。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 白塞氏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如有2个以上的基本症状即可成立诊断。但如基本症状不全,特殊症状又先发时,则诊断比较困难。应仔细询问病史,是否曾经有各器官的患病史。
(二) 白塞氏病根据皮肤针刺反应 如皮肤注射针眼处在24-48小时内出现丘疹或小脓疱即为阳性。白塞氏病病人约60%以上为阳性反应,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三) Behcet 病患半数以上微循环发生障碍,血清中HLA-B5阳性。有些血清HLA-B5阳性临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在追踪观察过程中,相继出现除口腔溃疡以外的其他症状,如视网膜血管炎、关节炎、皮肤针刺反应由阴性转为阳性等,最后诊断为Behcet病。故检查病人微循环变化及血清中HLA可作为诊断的参考资料。
发生在外生殖器的溃疡需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下疳型脓皮病及急性外阴溃疡等鉴别。
五.治疗
白塞病治疗较为棘手,无根治方法,主要着眼于控制病情,预防复发,减轻症状和痛苦;治疗急性发作时的主要器官损害,防止继发感染。如果就医及时,病人仅出现了溃疡、皮肤或者关节、视力上的损伤,用药的副作用会较小,预后也较好。如果出现了脏器损伤,则会根据病情应用一些免疫抑制剂和激素。
虽然无法根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束手无测,目前有很多药物可以很好的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存质量。所以,病友们不要逃避也不要害怕,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手段与它“和平相处”。
(一)一般治疗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发作间歇期应注意预防复发。如控制口、咽部感染、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伴感染者可行相应的治疗。
(二)局部治疗
轻型损害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及中草药洗剂等。
对面积较大的深在性溃疡,可1:8000 高锰酸钾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坐浴。
(三)全身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洛索洛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美洛昔康等,功效是消炎镇痛。可用于关节炎、发热、溃疡疼痛患者。少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头痛、耳鸣等症状,可出现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服药期间不能喝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2.秋水仙碱
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对关节病变、结节红斑、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应注意肝、肾损害、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3.沙利度胺
抗炎、调节免疫、抑制血管生成,用于治疗严重的口腔、生殖器溃疡,也可治疗皮肤病变及消化道溃疡。妊娠妇女禁用,以人免引起胎儿畸形,另外有引起神经轴索变性的副作用。
4.糖皮质激素
主要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对控制急性症状有效,单纯皮肤黏膜受累患者应局部使用激素,而有脏器受累者需全身使用激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有胃溃疡、满月脸、骨质疏松等多系统不良反应。
5.免疫抑制剂
主要有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环孢素等,此类药物在使用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
(四) 手术治疗
对于动脉瘤有破裂风险、有严重辦膜受累影响心脏功能或严重血管狭窄的患者,医生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重症肠白塞病并发肠穿孔时可行手术治疗,但肠白塞病术后复发率可高达50%。复发与手术方式及原发部位无关,故选择手术时应慎重。
本文是陈善闻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