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林海 三甲
林海 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疼痛科

有一种病叫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症(CRPS)

458人已读

一只腿的皮温测得33.5℃,另一只腿冰的连体温枪都测不出来。十个月前的一次轻微骨折也许是这位大姐噩梦的开始。几个月过去了,下肢疼痛依然没有缓解,各种仪器设备检查都没有发现特殊异常,很多医生告诉她骨折愈合没有问题,而这大姐却觉得脚越来越越痛,越来越冰。也许在疼痛科她能够找到答案,而她可能面临较漫长的复健之路。

正常下肢体温

患肢体温

患者究竟是什么毛病呢?其实啊这种病叫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指继发于意外损伤、医源性损伤或全身性疾病之后出现的以严重顽固性、多变性疼痛,营养不良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人群发生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极小;创伤后发生复杂性区域性痛综合征(CRPS)的患者,各家报道不一,一般在4%~8%。神经损伤后较其他组织损伤更易发生烧灼痛(CRPSⅡ型),发病率为1%~15%,这依神经损伤程度而定;有观察显示,神经损伤患者中有20%出现短暂的烧灼痛症状,12 天后仍有2%症状持续;另有报道显示,有臂丛、正中、尺、坐骨及胫神经损伤者,8.2%的患者有持久的Ⅱ型症状。

在分布上,成年人趋向于上肢,而Ⅱ型病变2/3 位于上肢;儿童患者出现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几率较低;年龄上以40~60 岁之间居多;男女发病率一般认为女性居多,这可能与心理状态有关。患者表现1.疼痛:大多数病人因机械性、温热性、精神性、情感性刺激而诱发,此类疼痛包括自发痛、痛觉超敏及痛觉过敏等神经源性疼痛。有的病例在损伤后3~6个月甚至更久,仍可表现有顽固性疼痛,并向周围扩散2.营养障碍:在损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往往伴随有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的障碍,出现浮肿。有时尽管浮肿并不明显,但常常主诉有肿胀感。皮肤开始发汗,多表现为湿润、潮红。皮肤温度可高可低不定,后期皮温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缺血性变化。随着疾病的进行性发展,毛发、指甲的生长速度由加快转为减慢,并逐渐出现皮肤菲薄、指甲卷曲失去光泽3.运动功能:早期即可出现握力下降和精巧运动功能降低。由于运动范围的减小,肌肉废用性萎缩而致关节变得僵硬。患者常在病程6个月以后,因皮下组织萎缩,皮肤变薄光亮,受影响的皮肤出汗增加或减少。若肌筋膜肥厚,还可导致关节挛缩、骨质疏松。X线检查可有骨质疏松表现。治疗方法: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治疗一旦被诊断,应尽可能地及早寻求减轻疼痛的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康复治疗。

1.预防性治疗:受伤早期对创面的完善处理和充分的镇痛是很重要的。即把疼痛完善地控制在急性期,阻止其向慢性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精神方面的治疗,一般认为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2.经皮电刺激(TENS):经皮电刺激是通过激活内源性阿片肽而镇痛,也可刺激疼痛部位的粗纤维神经,改变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冲动,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3.药物治疗:

①抗忧郁药:常用的有阿密替林、丙密嗪、多虑平、麦普替林等三(四)环类抗忧郁药。

②抗痉挛药:代表性的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对神经电击样的疼痛有效。国外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加巴喷丁,可明显缓解糖尿病或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

③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神经妥乐平、前列腺素制剂、激素、吗啡类药物等。

4.神经阻滞治疗:以交感神经阻滞为主。常用的神经阻滞有:SGB、胸交感神经阻滞、腰交感神经阻滞、静脉内局部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上所行的交感神经阻滞,主要通过阻断其介导的疼痛,扩张其支配区域的血管等来发挥作用。

5.当局麻药阻滞后,疼痛症状未见改善或只是临时改善时,要考虑使用神经破坏性药物,进行神经毁损术或交感神经切除术。

6.以上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镇痛起搏器或蛛网膜下腔镇痛泵植入术。

林海
林海 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