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祥瑞 三甲
王祥瑞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疼痛科

以双下肢疼痛为首发症状的不宁腿综合征

566人已读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有遗传因素、多巴胺障碍、铁缺乏或代谢异常、周围神经病变等。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RLS和继发性RLS,后者常继发于终末期肾脏病、妊娠、缺铁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缺乏、帕金森病、代谢病和药源性等。原发性者一般没有明确的病因,但有阳性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RLS患者患病率高达42.3%,提示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影响。

患者女性,66岁,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主诉双下肢疼痛间断出现,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管置入术”,自诉腹腔灌入腹膜透析液后全身极其烧灼、瘙痒,伴双下肢膝盖以下疼痛,腹膜透析液放出后上述症状消失,因此患者强烈要求改行血液透析治疗,双下肢疼痛间断出现并影响睡眠,予阿普唑仑片0.4mg每晚口服后症状稍缓解;再次出现双下肢疼痛,且较前加重,自觉抽骨髓般及骨折般疼痛难忍,以夜间为主,尤以凌晨l点后疼痛较重,并出现不自主抖动,持续按摩及活动后症状部分缓解,平卧位休息时症状再次出现,遂诊断“不宁腿综合征”。

诊断要点

①有强烈要求活动患肢的愿望。患肢常有难以形容的感受,位于肢体深部的不适感,如蠕动、蚁走、瘙痒、烧灼、触电感等;多数以累及下肢为主,单侧或双侧,半数患者也可累及上肢:②上述不舒服感在活动后可部分或全部缓解;③上述不舒服感在静息后(坐和躺)可出现或加重;④夜间发生或加重,典型者常在晚23点至次日凌晨4点最为严重,早晨6点至中午12点症状最轻。

辅助条件:①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②多伴有周期性肢体活动症状,表现为在快动眼相睡眠期,单侧或双侧腿部刻板、重复地快速屈曲或伸展运动;③有家族史。非特异性症状:包括非痉挛性疼痛、不能获得舒适感、日间疲劳、精力耗竭和日间过度睡眠等。

治疗

首先应停用可以诱发RLS的药物或食物,如:戒烟酒、慎用含咖啡因类的食物,停用抗组胺药物、多巴胺能阻滞剂、止吐药、镇静剂、抗抑郁药物(如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及三环类)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律的睡觉和起床,使用简单的行为干预,如:热水浴、腿部拍打按摩、针炙、抚触等;有氧运动可减轻症状,其机制考虑与机体运动后体内β-内啡肽释放增加,运动可增强基底核的可塑性、提高多巴胺能神经传导、加强脑部血供等。控制RLS症状的主要药物包括多巴胺能药物(包括左旋多巴类药物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癫痫类药物、吗啡类药物和催眠镇静类药物。

王祥瑞
王祥瑞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