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小科普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并能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随着社会的突飞猛进,竞争对手也不断的变强,使人们不得不起早贪黑的工作,因此失眠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失眠的症状表现
1.睡眠感觉障碍:缺乏睡眠的真实感,许多患者虽然能酣然入睡,但醒后坚信自己没睡着,而同房间的人或配偶却说他一直在打呼噜。
2.睡眠浅容易做梦:患者自感睡不实,一夜都是似睡非睡的,一有动静就醒,还有的患者经常做恶梦,从恐怖惊险的梦境中惊醒,紧张心悸,面色苍白,再也不敢入睡。
3.入睡困难:辗转难眠,患者本来也很困,也想睡觉,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翻来覆去的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心静不下来,睡眠时间明显减少。
4.恶性循环,无精打采:患者白天发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夜间却兴奋不眠,开会、上课打盹,看电视靠在沙发上就睡着,可往床上一躺就又精神了,说什么也睡不着,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失眠病与病人的精神状态有较大的关系.精神压抑、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均会导致病情加重。
失眠的主要原因
失眠约占人群的20%-40%,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和女性患者。大脑里有很多传导递质,很多疾病、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大脑和递质,导致失眠的出现。
1.精神刺激:情绪波动大。
2.焦虑障碍:又叫病理学紧张,让人进入警觉状态,无法入睡。
3.抑郁障碍:抑郁症病人早期往往有难以入睡的症状。
4.不良习惯:习惯性熬夜,无法调整好生物钟。
5.精神活性物质刺激:长期依赖酒精、安眠药、咖啡、激素类等,会剥夺人的睡眠波。
6.其他:如睡前玩手机等。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如下:
1.注意调神:情绪不佳可以引起失眠,因此调神可以治疗失眠,石菖蒲、远志、茯神等药物有安神作用。
2.平衡阴阳:阳不入于阴则会导致失眠,有些药物可调整阴阳,如交泰丸中的黄连和肉桂可以治疗入睡困难型的失眠。
3.补气血:气血不足的患者表现为睡眠浅、多梦、睡醒后疲乏,建议患者通过归脾丸治疗心脾两虚的失眠。
4.滋阴降火:阴虚火旺的患者也会出现失眠,同时表现为舌头干红、无苔、烦躁,建议服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5.其他:同时建议患者注意运动和饮食,运动时间尽量选择在早上,从而改善睡眠。
严重的失眠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作息,此时还应及时就诊。
文案:刘米特
插图:刘德
排版;刘德
审校:姚娓
本文是姚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