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执宇
王执宇 医师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矫形及肢体重建外科/小儿骨科

矫形骨科术后患者康复锻炼指导

786人已读

大家好,为各位已经做了或准备做矫形手术的患者做一期科普,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文章,对自己的康复会有很大帮助,好的治疗效果是医患双方共同合作的结果,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方法,但是总的治疗和康复原则不会变,为了各位患者能对矫形手术术后康复方一定重视和了解,认识避免在治疗过程中一头雾水,不能理解医生的指导建议,导致康复效果不佳,建议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请遵循以下方法坚持锻炼,会有很大收获。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练”,充分说明了康复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广大患者之所以都觉得下肢矫形手术的效果明显而神奇,是因为矫形手术的原则是“矫正畸形,恢复下肢负重力线,稳定关节,平衡肌力,等长肢体”,总之是让患者具备一个符合生物力学条件的能够满足站立行走的以及符合美学常识的肢体外形。

通过手术获得接近正常的肢体外形是痛苦而艰难的,经过手术的患者都有体会,那么怎样在已获得良好的物质基础上把功能发挥到最好,以及保持住好的外形使畸形不再复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简单的道理:弯的不好,直的好;歪的不好,正的好。术后也要长时间保持躯干、髋关节、膝关节伸直,双足和小腿成直角的正确体位也很重要,在仰卧位时可以并用沙袋顶住双足来保持足尖向上,注意避免大腿的外旋,也要保持髌骨向上。也可俯卧,并将双足伸出床沿来保持前双足和小腿成直角。

术后常规佩戴的支具矫形器就是起保护和维持矫形手术效果作用的。通常最少要戴2至4个月,有的因为关节不稳定则需要佩戴2至3年。因为一天里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所以睡觉时也不能拆掉支具,甚至最后白天不带支具了,晚上仍需要再戴一段时间才行。患者家属还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等方法帮助患者进行维持与增进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每天至少活动关节1一2遍,每遍让所有关节至少做3次全范围运动,而且最好是每天能有进步,或是维持最大的活动的范围不退步。患者不要完全依赖家属照顾,如果有能力尽量生活自理并积极进行自主活动,来保证肢体机能不会退化,甚至通过锻炼得到提高。然后就是负重站立行走,锻炼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 疼痛:在开展锻炼过程中首先会遇到的就是疼痛问题,因个体的差异及外部条件的影响,有的患者锻炼时稍有疼痛即不愿练习,有的患者却在剧痛时还坚持锻炼,以致造成严重创伤。掌握一个尺度,一般地说若锻炼12小时后疼痛不减轻,即要减少运动量;若第2天疼痛仍未消失或反而加重则应暂停运动,休息1-3天,疼痛缓解后可以继续。

二 锻炼中阻力的掌握:对加强肌力的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由被动到助力运动,由主动到抗阻力运动的过渡应掌握好。在能达到主动抗阻力锻炼时,阻力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这主要是肌肉的等长与等张收缩运动,等长收缩时关节全力向正前方伸直,在关节屈曲方向逐渐增加重量,增加到关节不能保持伸直位时,这个最大阻力的重量就是1单位。确定1单位后,将重量稍减去些,患者保持6s;等张收缩时阻力要比大肌力稍小些,肌肉反复收缩和放松。设想肌肉的两点,收缩时两点接近,放松时两点离开。肌纤维的张力保持不变。患者还

应注意健侧肢体的锻炼。有条件的患者应处于良好的医学监护下,随时记录哪些不足方面及时给予纠正。当然也可通过和医生进行沟通和询问改进。

三 身体平衡的重新建立:我们很多人都会骑自行车,其实学的过程就是建立一种平衡能力的过程。矫形手术后,已经建立多年的身体站立行走的平衡被打破了,需要重新适应,学着建立一个新的平衡。年龄越大,新的平衡建立就越困难,就像学游泳,小孩子就学得快,害怕和畏难情绪也是阻碍平衡建立的一方面因素。

提醒大家几个要点:

1、腿是直的,关节是能活动的。

2、负重行走是最符合矫形手术患者的康复方法,没有任何康复锻炼可以替代行走的意义。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康复锻炼也要保持长期,持续的进行,会见到坚持的意义。

总之,要想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方法固然重要,战胜病痛的决心和信心才是保证,唯有坚持,风雨后才见彩虹。

王执宇
王执宇 医师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矫形及肢体重建外科/小儿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