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喜
主治医师
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
门诊部
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的乙肝患者,要警惕低病毒血症
4265人已读
1998年拉米夫定获批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从此人类抗击乙肝进入新时代。2005年恩替卡韦获批上市,这是首个强效、低耐药的口服抗乙肝药物,至今(2022年)已经有17年了,造福了数以千万的乙肝患者。
既往没有使用过抗病毒药物的乙肝患者初次服用恩替卡韦,每日0.5毫克(1片)治疗两年的耐药率不到1%,3年的耐药率仅仅1.7%。随着高灵敏检测方法的普及,服用恩替卡韦后的低病毒血症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服用恩替卡韦一年以上,如果采用高灵敏试剂检测病毒量仍然波动在10~~2000 IU/ml 之间,就要考虑存在低病毒血症,发生概率大约20%左右,这与持续存在肝脏低水平炎症、肝脏纤维化进展、肝细胞癌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前较低的转氨酶水平、高HBVDNA水平(>2.0E+07 IU/ml)、高HBsAg定量(>20000 IU/ml)和高HBeAg定量、治疗12周、24周病毒量下降的幅度等等,都与低病毒血症密切相关。其他如是否每天规律服药、服药前后两小时内是否空腹等,都是影响因素。
尽量采用高灵敏试剂检测HBVDNA定量,是及时发现服用恩替卡韦后低病毒血症的主要方法,同时要关注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精确定量、HBeAg定量下降的情况。发现出现低病毒血症,应该及时换用或者加用替诺福韦或丙酚替诺福韦,也可以考虑换用替诺福韦或者丙酚替诺福韦后再联合干扰素治疗。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门诊部 主治医师 王春喜
本文是王春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