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疼痛需要去疼痛科就诊?
文/中日医院疼痛科 主任医师 樊碧发 主治医师 王海宁
医院挂号大厅墙壁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科室的名称,往往看得人眼花缭乱,即使对医疗系统有所了解的人也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确定自己需要就诊的科室。对大 多数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科室是帮助他们得到合理治疗的第一步。在众多科室中有一个大家不是非常了解的科室——“疼痛科“。在大众的印象中,肚子疼就去看消化科,腰疼去看脊柱外科,心绞痛去看心内科。殊不知,现在多数医院又开设了“疼痛科“。那么具体哪种疼痛需去看疼痛科呢?疼痛科是不是什么疼都看,是不是只会开止疼药?
在医疗序列中,疼痛科已被明确为独立的临床一级诊疗科目,和内科、外科等并列,有自己的诊疗范围和特色。
疼痛是患者描述病情时最常见的症状,据一项调査研究显示,全球65%的成年人每周都会有不同部位的疼痛感。疼痛是排在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疼痛科有哪些特色治疗
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往往是一些疾病的部分症状,如感染、骨折、心肌梗死等疾病一般会有疼痛的症状,这时往往需要去专门的科室进行治疗,如感染科、骨科、心内科等。
当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我们就称之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有时不仅仅是症状,这种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比如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在发病一个月左右,带状疱疹病毒其实已经被清除得差不多了。而此时仍存在的疼痛就不是带状疱疹发作的症状,而是一种神经功能的异常,这种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称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这些疼痛都是需要缓解和治疗的。以癌痛为例,癌症患者如果时刻饱受疼痛折磨,不光影响其他相关治疗,而且对其本人也是极其不人道的。疼痛科是处理慢性疼痛的专业科室,故慢性疼痛患者最好选择去看疼痛科。
每个科室都会面对疼痛的患者. 各个专科大概可以解决90%的疼痛相关疾病,但仍有10%的慢性疼痛和特别顽固的疼痛需要交由疼痛科医师处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一定的个性特征,其各自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比如泌尿外科往往更关注患者的排尿功能;心内科更多关注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稳定。而疼痛科则将疼痛相关的疾病个性上升为共性层面去研究和解决。比如临床上常见的会阴区域疼痛.息者反复游走于肛肠科、消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做了大量检査却未发现明显问题。各个专科无法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这类患者在各专科科室治疗没有效果的情况,往往经历数年后才来到疼痛科,而疼痛科本身独特的神经介入或神经调控技术,能帮助息者缓解疼痛。
疼痛科医师以疼痛性质和状况为线索,分析各种病症,明确疼痛的病因,并对痛痛进行治疗。疼痛科医师针对病因治疗而不单单是缓解疼痛的症状。所以一些不好分科或跨专科的顽固性疼痛的患者, 最好选择去疼痛科就诊。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学前沿不断向极大和极小两个方向发展。比如在医学领域,质子治疗仪通过回旋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光速的70%来治疗恶性肿瘤,设备庞大而精密,不亚于一些核物理研究仪。另一方面,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疼痛科除了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技术也是核心技术手段之一,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比如治疗头疼有规范的用药指南,但疼痛科同时也有神经介入疗法、神经调控疗法等微创疗法;再如常见的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外科适应证的患者应在外科治疗,但有一部分患者有适应证却不愿意在外科手术, 希望能有其他创伤小的替代疗法。而疼痛科通过评估可以对部分患者以微创穿刺介入方法进行突出物靶点消融,或应用经皮穿刺内镜取出突出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疼痛科的诊疗使得患者除了开刀、吃药,还有了第三种选择。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了新型治疗模式和新的选择。

哪些疼痛需要到疼痛科就诊
总体来说,疼痛科主要承担三 大方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是颈肩腰腿疼痛等常规性疼痛,二是神经性疼痛,三是癌性疼痛。
颈肩腰腿疼痛等常规性疼痛相关疾病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髋等关节骨性关节炎、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压缩骨折、骨质疏松症、足跟痛、不同部位的肌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神经性疼痛包括:急性带状疱疹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脊神经后支痛、外科手术后神经痛、头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病、颈源性头痛、蝶腭神经痛)。残肢痛、 幻肢痛、截瘫后痛、中风后神经痛、神经损伤后神经痛等。
癌性疼痛包括:由癌症自身(原发性或转移的肿瘤)所引起的疼痛, 比如肿瘤本身的疼痛.肿瘤侵犯神经所引起疼痛(如胰腺癌侵犯腹腔神经丛所引发的剧烈疼痛)、肿瘤骨转移合并骨折引起的疼痛,以及由癌症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等) 所引起的疼痛,如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疼痛等。
除此以外,疼痛科还诊治一些其他疼痛相关疾病,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雷诺综合征、红斑性肢痛症等;还有一些非疼痛性疾病, 如面瘫、多汗症,睡眠障碍、面肌痉挛、过敏性鼻炎等。
这么多种疾病名称,听着就让人头大。那怎么知道自己的疼痛是上述哪种疾病引起的呢?
实际上,患者因为不舒服来医院就诊前并不需要也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有没有得病或是得了哪种疾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需要医生经过问诊、体格检查、拍片子等辅助检查后综合考虑得出的,往往有些复杂的疾病还需要多科会诊才能明确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所以大家更应该关注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如果有明显慢性疼痛,可以优先去疼痛科就诊;如果其他科室无法诊治相关疼痛,可以到疼痛 科就诊;如果疾病诊断明确,但治疗效果不佳或希望使用开刀吃药以外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到疼痛科就诊。
正常情况下人都会有痛觉,急性疼痛一般是保护性的,是人类适应环境进化而来的。急性疼痛往往是人体的报警信号,提醒我们注意危险。但是慢性疼痛往往会使人对疼痛越来越敏感。这是因为长期的疼痛剌激使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把脑子疼坏了“是有可能发生的,医学上称之为“中枢敏化“。中枢敏化改变了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另一方面,慢性疼痛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愤怒、恐俱等等。据统计,慢性疼痛患者30% - 87%会出现抑郁状态,表现为疲劳、情绪低落、失 眠、厌食等。
因此,慢性疼痛需要得到大家的充分重视。越早期进行治疗, 疼痛往往能越快缓解,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是王海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