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关于牛奶过敏的问答
1.如何诊断食物过敏?确诊某种食物过敏后,需要回避该食物多久再尝试添加?
通常采用食物回避+食物激发的方法诊断食物过敏,也就是停用可能致敏的食物2~6周。例如考虑2月龄的宝宝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就回避现在吃的奶,给予氨基酸配方奶粉2~6周,期间如果看到宝宝过敏症状明显改善,再把原来吃的奶粉慢慢加上来,也就是食物激发,加上之后又出现食物过敏的情况,此时即可确定宝宝是牛奶蛋白过敏。
2.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排便频繁,10~20次/天,每次1~3ml。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诊断、治疗或护理?
母乳喂养新生儿排便相对比人工喂养儿更频繁,但每天10~20次确实又太多,一般5次左右都还可以,但这样频繁说明胃肠道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要排查一下是否存在母乳喂养问题,例如不耐受、过敏等,然后进行相应管理,如果能够做一些过敏的相关检查,例如点刺试验、血检、过敏原检测也可以,如果新生儿在家里,不方便去医院,可以让母亲食物回避,例如不喝牛奶,不吃奶制品,不吃鸡蛋等,可以样样回避,观察宝宝大便频率是否有改善,如果有改善,可以反过来确认是哪种食物影响宝宝。
另外,母亲的饮食也会影响宝宝的大便次数,比如饮食过于油腻、脂肪泻等等,所以还要做一些诊断跟鉴别诊断。护理上要防止宝宝尿布疹、屁股红疹。当然也要解决大便次数过多的问题,可以适当用一些益生菌调节肠道功能。
3.临床上有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症状孩子,过敏原检查只有个别几项有问题,IgE偏高,食物不耐受项目基本上都是阳性。这样的情况该如何给家长解释?如何指导饮食回避?
通常来说,临床上有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症状孩子,可以确定是存在过敏,至于过敏原,做IgE过敏原检测的时候,查到阳性要高度重视。对于查到的过敏原,需要做食物回避,食物回避一般最少6个月,经过6个月的回避,大约80%的孩子可以逐渐建立耐受,但还是有20%的孩子不能完全建立耐受。在管理好IgE介导的过敏的同时,如果IgG的指标比较高,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那么也要做好IgG不耐受项目阳性指标的管理。
4.五个月的宝宝,确诊牛奶蛋白过敏。母乳不足,氨基酸配方和深度水解配方宝宝都不吃,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常见,更多是属于依恋母乳喂养的行为问题,并不是完全排斥配方粉的口感。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如果母乳差距不大,那就等孩子特别饿的时候再给他提供氨基酸配方粉吃。如果在孩子迷迷糊糊不太清醒的时候给他吃,他也不会抗拒。第二,如果母乳差距太大,也就是只够喂一两餐,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够的,那就建议家长母乳改为瓶喂,但前提是要母亲回避3天,因为如果孩子看到妈妈,由于有直接的情感联结,过渡会非常困难。
5.孕35周的早产儿,现在8月龄,还在吃深度水解配方,请问什么时候可以转奶呢?
如果氨基酸奶粉已经喂养了6个月,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了,刚刚从氨基酸奶粉转到深度水解配方粉,那么需要喂养深度水解配方粉2~3个月,喂养2~3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 可以逐渐转到适度水解配方粉。
6.六月龄女婴,身高、体重中等,人工喂养,一直有湿疹。考虑牛奶蛋白过敏,打算更换氨基酸奶粉。请问,如何指导辅食添加?更换配方粉期间能否正常添加辅食?
如果已经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建议尽快更换为氨基酸奶粉,一定要持续6个月再考虑判断是否建立耐受,因为不是100%的孩子都能在6个月建立耐受。另外过敏的孩子也需要像正常孩子一样在4~6个月加辅食,但是过敏的孩子有可能也会对辅食过敏,所以要严格按照辅食添加原则,一种一种添加,观察孩子的反应。
7.临床上遇见囟门偏小或者囟门早闭的婴儿,是不是应该建议补D和/或补钙?
补D/钙跟囟门早闭/偏小没有相关性。要判断孩子生长过程中是否存在钙不足的问题,比如血钙水平下降,骨密度值特别低,孩子生长速度不够,按照指南规范,应该适当补充钙。
8.牛奶过敏的宝宝从普通奶粉换到氨基酸奶粉,是直接换还是与之前的奶粉掺着慢慢转?
如果是特别小的孩子,比如1月龄、2月龄,味觉稳定性并没有建立起来,敏感度也不是特别高,可以一步到位直接换氨基酸奶粉。但是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跟之前的奶粉掺着慢慢过渡。
本文是文海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