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期间,孩子发热了怎么办?
孩子发热了怎么办?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热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热,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特别是现在新冠疫情期间,孩子一旦有了发热就更着急,一定要引起重视。
如何判断发热?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腋温≥37.5℃或肛温≥38℃定义为发热。体温的异常通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注意:无过度包裹,4-6小时内未服过退热剂,近日无免疫接种史。
l 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
37.5-38℃为低热
38.1-38.9℃为中度发热
39.0-40.9℃为高热
≥41.0℃为超高热
发热:朋友还是敌人?
l 机体炎症反应中的组成部分,在抗感染方面起一定作用
l 在体温38-40?C时,白细胞吞噬功能最强,并杀灭大部分细菌
l 中性粒细胞制造更多的过氧化离子以及更具活性的干扰素
l 细菌和病毒的复制直接受到抑制
发热的不利影响:
l 代谢率增加
l 氧耗增加
l 二氧化碳产生增加
l 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需求增加(由其对休克或心肺异常的儿童则是个问题)
l 加重脑损害
l 使病人不舒服
l 易致高热抽搐
如何正确评估发热患儿
l 首先 应常规评估,包括测量并记录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末梢循环情况(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l 其次 识别有无可能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包括气道、呼吸、循环的异常以及意识水平的下降等。
发热的治疗
爸妈在未带发热宝宝就医前,如何在家中事先处理呢?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让宝宝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适当外加衣物等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可帮助宝宝降温。
4、用退热贴、冰枕: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
5、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热药。
退热药的使用:
发热宝宝什么时候要用退热药呢?
目前儿童常用退热药主要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具体有口服剂型及栓剂。已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
通常在高热时才吃退热药,但有些儿童对发热敏感性高,即使没有达到高热标准却依然感到非常不舒适也是可以吃退热药的,5岁以前有过高热抽搐病史的也要注意及时吃退热药,避免发生抽搐。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退热药。
注意:
(1)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
(2)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3)有哮喘史的患儿应避免频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以免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布洛芬诱发哮喘的风险更高,因此哮喘患儿应对其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再使用退热药;
(4)肝功能异常伴发热时可使用布洛芬;
(5)肾功能中度及以上异常或肾功能不全患儿伴发热时禁用布洛芬,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6)布洛芬不用于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儿的解热镇痛治疗,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7)出血性疾病患儿伴发热时,需权衡利弊,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8)川崎病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抗炎治疗,无需使用其他解热镇痛药;
(9)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在G6PD患儿属禁忌,布洛芬需权衡风险与获
益谨慎使用;
(10)恶性肿瘤患儿解热镇痛药的使用需权衡利弊。
饮食治疗:
(1)多喝水,保证液体入量,出汗多时可在水中略加些盐,以补充丢失的盐分;
(2)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有一定热量的食物,如苹果、菜汤、大米粥、牛奶等,应少量多餐为宜。当发热病情不是很严重,没有呕吐、腹泻等情况时,不应过度忌口;
(3)热退后饮食不应恢复太快或急于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肠不适。
温馨提醒
新冠疫情期间宝宝出现发热应根据具体病情、体温情况选择是否就诊,如有新冠肺炎病例接触史或曾到新冠肺炎中高风险地区旅居,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病毒,需尽快到有发热门诊的正规医院或指定医院就诊,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减少陪同人员。路途上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严格佩戴口罩,少接触公共设施,及时进行手消毒,保持社交距离。

本文是朱晓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