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性早熟“抑制针”答家长问

规范诊疗、守护成长
1.什么是治疗儿童性早熟/快进展型青春期的“抑制针”?
俗称的“抑制针”在医学上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用来可逆地抑制垂体-性腺轴、从而控制性发育进程,延缓骨骼成熟。我国医院使用的种类包括亮丙瑞林及曲普瑞林。
2. “抑制针”治疗疗程需要多久?
治疗方案多采用每4周注射一次,目前也有每12周注射一次的药物。以改善成年身高为目的的孩子疗程一般建议2年以上。
3.“抑制针”有什么副作用?
虽然GnRHa长期治疗安全性较好,但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诊观察疗效及安全性。
1) 生殖功能:文献报道GnRHa治疗不影响卵巢功能和生育。大样本横向研究显示反而未经治疗的真性性早熟患者成年期更容易发生生育问题。
2) 对体重的影响:长期GnRHa治疗不会加重肥胖的趋势。和正常女孩相比,明显超重的真性性早熟女孩,发生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但并不是GnRHa治疗所致。
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真性性早熟女孩GnRHa治疗后高雄激素及PCOS的发生,文献报道不一。早年研究显示GnRHa治疗可能增加患者高雄激素和PCOS的发生率,而后续大样本横向研究显示患者的高雄激素状态与是否使用GnRHa治疗无关,未经治疗的真性性早熟患者成年后更易出现高雄激素引起的症状,如痤疮、多毛,伴有不规则月经等。在一般人群中,PCOS的发生率为5~10%,而真性性早熟女孩中PCOS的发生率为0~12%。对性早熟女孩的盆腔B超研究发现,在诊断时其子宫、卵巢常增大;在开始治疗3个月后,子宫、卵巢的容积可降至正常范围;停止治疗后,子宫卵巢的容积仍在正常范围,且未发现多囊卵巢的特征。在停止GnRHa治疗后随访平均12年的研究发现,与健康女性相比,CPP治疗后女孩PCOS的发生率未见增加。也有认为性早熟是部分PCOS患者的首发表现。
4) 骨密度:在GnRHa治疗期间, 骨密度值没有变化或轻微降低,且治疗停止后骨矿物质含量很快恢复。
5) 过敏症状非常罕见:如荨麻疹、眼睑水肿、皮肤瘙痒。
6) 阴道出血:在治疗第一个月可能出现撤退性出血。
7) 其他不良反应: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红、热感等;注射部位硬结、发红或脓肿;发热;痤疮;血常规改变;血脂异常;肝功能异常等。
不良反应大多数为轻中度,不需要停药;更详细的不良反应介绍请大家查看药品说明书。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诊断及鉴别。
4.“抑制针”治疗期间可以接种疫苗吗?
建议“抑制针”用药和疫苗接种错开时间及注射部位。
(参考文献略)
本文是张东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