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侯涛 三甲
侯涛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肝病科

新冠防控原则及个人防护要点解读

1664人已读

据25日国务院发言人记者会介绍:中方有关的“动态清零”政策和防疫规定,是基于科学和专家意见,符合中国实际和WHO的指导原则,有力保障了在中国居住生活的中外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冠肺炎死亡率为0.4/10万,仅为美国的1/606,是全球因疫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经过数年的防控工作,湖北已逐渐完善了自己的防控机制,我们于月初参加了《湖北省疫情防控知识线上培训考核》,现将有关措施介绍如下,希望能够对广大老百姓、社区防控工作有所帮助。由于内容较多,现择重点以问答形式介绍如下。

1. 新冠排查的方式?

答:采用社区排查,高校排查,重要交通站点排查,电话排查,重点场所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大数据”,无人机监测技术,对于低风险地区,持健康码、行程卡自由流动。对于发热、健康码为“红、黄码”人员在排除感染风险前限制出行。

2. 什么是五类风险人群?

答:包括1.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疑似病例 2.新冠无症状感 染者 3.与确诊、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者 4.有湖北及其他高风险区旅居史者 5.所有发热人员。用专业术语来概括就是:密接者、次密接者、共同暴露的高风险人群、可能暴露的重点人群、可能暴露的一般人群。密接者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5天)开始或无症状者标本采样前5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而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具体可能包括:a.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办公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b.实施诊疗、护理的医护人员 c.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或经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后发现的也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和本身是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人员。d.经现场流调人员调查评估后认定符合密接者标准的人员。而我们医护人员,因要实施新冠患者的转运与救治工作,均属于“密接者”,所以在解除集中隔离前,我们的健康码常常是“黄码”。

3. 健康码设置标准

答:健康码是指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地根据居民或者根据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通常是当地CDC)审核后生成的个人专属二维码。该二维码作为个人在当地出入通行的1个电子凭证,可以实现“1次申报,全市通用”。健康码的设置实现了高效率的人员流动管理,在人群密集地“亮健康码”快速通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因聚集时间长而带来潜在感染的风险。各地健康码颜色设置基本一致,武汉地区的设置如下:红码(确诊病例),黄码(有发热症状或居家医学观察或共同暴露的风险人员),绿码(正常)。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具有“隐匿性,潜伏期长”的特点,武汉地区要求48小时内必须有1次核酸检测结果,而当地对于48小时内没有做到“应检尽检”要求的居民,其健康码会自动转为“灰码”,待再次核酸检测阴性(一般2小时内)即可自动转为“绿码”。对于因工作需要,而转运、接触过或参与新冠救治的医护人员,在酒店隔离的14天观察期内,可能会有“黄码”或“灰码”情况,可以考虑连续做核酸检测,本市要求“48小时内核酸阴性”才是绿码。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酒店隔离的14天也算入“工作日”,因此需要每日查核酸。也就是说:假如某日无缘无故的变成灰码了,在第一时间积极地进行核酸检测就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4. 健康码转码规定

答:1.红码转黄码:指患者达出院标准,无症状感染者,密接、次密接、入境人员解除集中医学观察

2.黄码转绿码:虽有发热症状,但2019NCoVRNA阴性,24小时内第1次核酸,第3天第2次核酸阴性,才能“黄转绿”。因为新冠病毒主要侵犯下呼吸道,而咽拭核酸采样部位只能是上呼吸道,因此1次核酸采样阴性并不能表示自己没有感染,故需反复检测。

5. 是否只要戴了口罩就一定能够避免感染?

答:不一定;符合防疫标准的一次性口罩,其外包装通常印有这5种编码,分别是GB19083,YY0469,YY/T0969,GB/T32610,GB/T38880,而带有印花、卡通图案的口罩虽然外观“好看”,但不符合防疫要求。所以奉劝市民朋友们不要因为“好看”而去选择“中看不中用”的口罩。对于我们需要经常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来说,工作中必须是“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谁都会,但是否规范,难说!正确的佩戴方法是:a.将有鼻夹的一边朝上,两端的橡筋带挂于双耳或将两端的系带(或橡筋带)打结系于脑后,如果系带比较长,可以考虑将系带系于脑后,这样可以避免因系带滑脱而失去防护效果。b.当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要及时更换,每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因此,严格地说那种布的,带有印花图案的口罩,只是“中看不中用”的“东东”!去正规的医药商店购买符合要求的口罩,也花不了多少钱,为了个人健康,这点投资是值得的!对于经常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来说,戴口罩后还需进行“气密性试验”,即戴上口罩后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按住口罩的2端后,进行“吹气”,如果感觉口罩2侧有空气逸出(即漏气),则证明未戴好,需要重新调整至“密闭状态”。“病毒是无孔不入的”,简单地说:当您有可能接触到(或可疑)病人时,时刻戴好口罩并且能够确保正确的佩戴口罩,完全是有可能将病毒“拒之门外”的。

6. 关于闭环管理的具体要求?

答:对于疫情防控而言,闭环管理的实质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例如面对面说话时除了需要戴好口罩,2人之间最好间隔1米线;活动人员的路径相对固定,例如当1个小区有多个出入口时,往往会封闭空气相对不流通的那个出入口或者是封闭没有安保人员站岗的那个出入口。小区实行闭环封闭管理的方式通常是关闭不必要的出入通道;出入人员均需戴好口罩,封闭人员密集场所(例如关闭棋牌室、网吧等等),严格核实入区人员登记及车辆登记。例如出入商场的地下停车场,车主需要进行健康码扫码登记,健康码程序会自动录入您的行程轨迹,这样在14天内您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信息“一目了然”,这样也避免了当事人说谎,因为这些数据会经过“空中数据链”传输,如果当事人说谎或不积极配合,或伪造假证明(例如利用别人的手机进行扫码登记),一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有问题,那么您的公众信誉度,您的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账户等均会受影响,所以不担心个别人为了逃避自动扫码而去损失更大的利益。对于入境人员的闭环管理模式是:14天“第1入境地”隔离+7天目的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例如从国外乘机返回武汉的人员,会被机场大巴分别送至指定隔离点(隔离点通常离市中心较远,但不到1小时的车程),这14天内会分批采集核酸,核酸阳性者会立即送入金银潭医院隔离诊治。

7. 对共同暴露高风险人员的管控措施?

答:共同暴露高风险人员一般指生活区域内(同一楼栋)有确诊感染者,近期实施过诊疗、护理新冠患者的医护人员等,对这类人员实施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分别在第1、4、7、14日各查1次核酸(湖北要求48小时内检测1次核酸),这类人群可能是黄码,待核酸检测阴性后自动转成绿码。

8. 新冠有哪些治疗措施?

答:与治疗乙肝一样,抗病毒是首选方案。常用的有① α干扰素500万U+灭菌生理盐水2ml雾化吸入,2次/日,疗 程≤10天② 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复合剂)疗程≤10天,利巴韦林推荐剂量500mg/次,每日2~3次静脉滴注,疗程≤10天。③ 磷酸氯喹:适用于18~65岁,按体重给药。>50Kg,每次500mg, 每日2次,疗程7天。<50Kg,第1、2天每次500mg,每日2 次,第3~7天,每次500mg,每日1次。④ 阿比多尔:成人200mg,每日3次,疗程≤10天。免疫治疗:①恢复期血浆 ②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③托珠单抗

心理治疗,2019年在本院痊愈的第一批住院患者中,恢复较快的大多数是心理状态比较好的患者,说明良好的心态是有助于治疗的。

9. 新冠实验室确诊标准?

答:1.对同一样本,检测ORF,N均为阳性,可确诊 2.若ORF、N其中之一阳性,需要重新采样,若仍然只有单项阳性,可判定COVRNA阳性。 注解:ORF(开放读码框架,是病毒特有结构,正常范围>40) N基因,正常范围>40 我们的核酸检测报告单模式如下:N基因 ,SARS-CoV-2RNA,ORF,当上述3样全部为阴性时,结果判定是阴性。

10.个人需要掌握哪些防控措施?

答: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预防感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如果需要接触不明物品,最好是戴上手套,或接触物品后立即用快速手消毒剂清洁双手。② 戴手套的目的是尽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到不明物品或未知是否清洁安全的物品,每日更换手套,彻底清洗,避免戴潮湿的手套,因为病原微生物喜欢在潮湿环境中孳生,故需要保持干燥。③ 由于“飞沫”与“空气传播”是本病的1个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在户外一定要规范佩戴口罩,如果选择“宅家”,需注意每日要有一段固定开窗通风的时间,确保空气对流,一般建议日常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在气温适宜、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考虑24小时开窗通风,能够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减少室内的病菌数量。开窗通风虽然不能杀菌,但可以借助空气的流动,将有害病菌带走。④ 在寒冷季节,大家都开空调而门窗紧闭,说是能杀灭新冠病毒,其实是误解。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才能有效灭活病毒,而室内空调的温度不可能达到56°的要求。故不宜长时间开空调,每日需要有一定的开窗通风时间。空调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建议用消毒药水清洗过滤网(因过滤网可能携带病毒)。⑤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进食生食和未熟透的冷冻食品,“非必要,不出门”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⑥ 建议随身携带消毒卫生湿纸巾,用于应对外出办事后没处洗手的“尴尬”。消毒卫生湿纸巾的主要原料是无纺布,含有表面活性剂与复合双链季铵盐化合物,而双链季铵盐化合物是具有杀灭新冠病毒作用的,卫生湿纸巾作用于手的时间是≤1分钟,从而达到快速消毒之目的。⑦ 虽然75%的酒精被证明可有效灭活病毒,但酒精属于易燃品,居家消毒时需要注意防火安全。⑧ 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认为“温盐水深漱喉”能够有效预防新冠,由于病毒主要侵犯下呼吸道,普通的“食盐水”,其化学成分是氯化钠,而氯化钠对于新冠病毒没有抑制作用,故不可迷信。⑨ 经过多年的循证医学理论实践研究证明,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仍然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

侯涛
侯涛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