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郭飞 三甲
郭飞 副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小儿外科

孩子身上的红色小疙瘩,越长越大。什么是婴幼儿血管瘤?

665人已读

1.什么是血管瘤?

血管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可达10%。多见于颜面部、四肢、躯干甚至内脏等身体不同部位。根据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等。

2.主要表现是什么?

血管瘤典型临床表现,出生时局部皮肤正常或仅可见一小红点丘疹样表现,家属多认为可能是蚊虫叮咬所致,或炎热出汗皮疹样改变,并不在意。随后小红点逐渐或迅速增大,可突出皮肤,颜色鲜红呈“草莓”样改变,也可局部散在分布。或局部皮肤颜色呈青紫色,局部隆起,触之质软,呈“海绵”样改变。

图片3.png

右侧腋下混合型

图片2.png

胸壁“菜花”状

图片1.png

左上肢“草莓”样


3.要做什么检查?

血管瘤诊断多依赖病史和临床表现,基本可确诊。超声作为首选检查,可测量瘤体大小、深度、血运情况等。磁共振、CT等也可根据病情作为辅助检查。

4.血管瘤有什么特点?

自行消退是婴幼儿血管瘤不同于其他类型肿瘤的最大特点。出生至6个月,是血管瘤快速增长的时期,半岁到一岁左右,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根据增长速度、发病部位等,需积极接受治疗。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血管瘤出现不同程度的消退。血管瘤完全消退后可不留任何痕迹,也有一部分局部表现为色素沉着、皮肤皱缩,瘢痕增生等。

5.和那些疾病鉴别?

血管瘤主要鉴别诊断为血管畸形。在早期的认识中,常常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混为一谈,随着研究深入,已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分别开。不同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出生时即可发现病变,表现为畸形的血管穿行于组织内,呈条索状、蔓状分布,随着年龄增长缓慢增大,有些与动静脉交织形成动静脉瘘。随年龄生长不会自行消退。治疗以手术和介入为主。

6.该怎么治疗?

根据不同类型的血管瘤治疗方式不同,包括:手术切除、注射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放射与放射性核素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心得安(普萘洛尔)治疗等。因血管瘤具有自行消退的特点,所以应该根据每个患儿的发病特点制定个体化方案。但对于巨大的、增殖速度过快的、严重影响器官功能的血管瘤,尽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IMG_2975.JPG

手术完整切除血管瘤


郭飞
郭飞 副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小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