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很多人都做错了,看你中招了吗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很多人都做错了,看你中招了吗?
患者骨折以后,除了良好的复位以及固定之外,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以及机体功能的康复十分重要、不可或缺,正确并且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对于改善患肢血运、预防肌肉萎缩、保持和增强肌力、避免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应该做到哪些呢?
第一阶段骨折前期,指伤后一到两周左右。这一时段主要进行肌肉软组织方面的锻炼,如伸掌握拳、举臂耸肩、足的背伸跖屈,四肢及腰部肌肉的舒张收缩等。此时要注意,与骨折相近的关节部位暂不活动,而其他各部位关节都应该进行活动,从而促进和改善患肢血运,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有效预防骨折部在锻炼过程中移位或者使骨折断端不稳。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此期间因为怕痛,而不敢锻炼,从而使伤区肿胀持续的时间偏长,延长了治疗的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不说,还使得承受痛苦的时间延长了,不利于下一阶段的恢复甚至为日后发生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埋下了隐患。也有一部分患者,确实是锻炼了,但是骨折相近的部位也一股脑的同时活动了,这就无异于拔苗助长,有的甚至因为锻炼不恰当而导致骨折移位了,然后又需要再行整复骨折,继续加重负担,承受再次复位引起的疼痛以及不必要的心理创伤。
第二阶段骨折中期,指伤后3到5周左右。此时段,除继续加强肌肉舒张与收缩锻炼外,还开始活动与骨折区相近的关节。关节屈伸动作由轻柔缓慢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以及关节屈伸范围,逐步增加力量以及运动强度。这个期间,经过第一阶段正确的锻炼后,很多患者疼痛肿胀明显减轻,都能够忍受。所以,就导致有些患者在锻炼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走路还没走稳就想跑了,能跑的就想飞了,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不利于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的。
第三阶段骨折后期,指伤后六周以后。此时段,应加强患肢主动锻炼,练习在生理活动内的各种运动,仍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各关节活动迅速恢复正常。在前两个阶段锻炼到位的基础上,此时伤区胀消退,疼痛也基本上消失了,有些患者就认为好了,从事正常的体力劳动甚至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锻炼方面出现大跃进,结果欲速则不达,会发生再次骨折等意外,做了骨折内固定的,甚至出现固定螺钉脱出、螺钉折断、钢板折断等情况。
在锻炼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循序渐进,活动范围要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动作轻柔,动作幅度每次达到极限,以不疲劳为度;锻炼也要坚持之以恒,不能只有五分钟热度,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通过增强手的握力、下肢负重和步行,通过脊柱背脊肌肉的增强等方面的锻炼,最终使骨折完美愈合直至患者整个机体生理功能的康复。
本文是朱永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