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做保膀胱手术?患者有希望,医生有底气,医学有力量!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威胁患者生存,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后续致死性远处转移是MIBC进展的主流方式。目前,全膀胱切除术(RC)+盆腔淋巴结清扫(LND)是MIBC主流的手术方式,术后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约50%。RC对排尿、性生活等功能造成毁损,肿瘤控制率却不理想,提示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理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Nature Genet和Nature Cancer陆续刊文报道,早期肿瘤就开始播散并潜伏在其他器官中,其“苏醒”可能是肿瘤临床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全膀胱手术治疗的主要意义在于清除局灶病变避免进一步播散,以减少致死性的转移;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器官切除才是值得的,否则是徒劳的。上述研究提示,MIBC行RC的必要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基于对国外膀胱癌患者数据库的深度分析和团队先行先试的临床经验,我携团队成员发现了有趣的规律:T2期MIBC全人群分析时,RC比膀胱部分切除术(PC)患者生存期(OS和CSS)更长,RC淋巴结清扫比例显著高于PC (92.0% vs. 45.4%, P < 0.01);单独分析行LND和未行LND的膀胱癌患者时,RC和PC的生存期数据均未见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倾向性评分匹配控制偏倚后,T2期膀胱癌患者行PC与RC时生存期更加相近,说明T2期膀胱癌患者RC和PC的肿瘤控制效果相当。上述数据库中,约20% T2期膀胱癌患者行PC,远高于国内。


因此,对于T2期膀胱癌患者,原发病灶的充分切除和淋巴结的充分清扫是控制肿瘤的主要方式;经过筛选且技术上可行时,T2期膀胱癌患者和医生应尽量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
主要参考文献:
Long G, Hu Z, Liu Z, Ye Z, Wang S, Wang D, Yang C. Partial and Radical cystectomy Provides Equivalent Oncologic Outcomes in T2 Bladder Cancer (unpublished data).
本文是杨春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