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路就疼,休息就好,难道是“装病”?
走路就疼,休息就好,难道是“装病”?
很多的中老年朋友,存在着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走路腰腿就疼,休息疼痛就好。这时候,难免会有人闲言碎语,“你这是装病!”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所谓的疼痛,在医学的定义中,有一个很形象的解释,就是“间歇性跛行”,它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个典型临床表现。由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存在着“有症状,无体征”的临床特点,很多患者被误以为是装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存在着欺骗性的疾患吧!
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属于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一型。而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包括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和继发性椎管狭窄,后者包括退行性、医源性、创伤性和其他椎弓峡部裂滑脱等所致椎管狭窄。临床上多见的为退行性椎管狭窄。
当腰椎退变发生椎间盘突出,或黄韧带皱褶、肥厚,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等,这时,上述原因会导致椎管容积缩小,椎管内压力增加,马尾缺血,进而引起马尾神经症状或神经根症状。这就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由于上述病因主要为退变所致,这也就决定了本病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而“腰疼、腿疼、间歇性跛行”又构成了本病的主要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主要指病人步行约数米至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疼痛、麻木、酸胀和无力,以致不能继续行走,必须蹲下或弯腰休息片刻后方可再走。这种走走停停的现象即是间歇性跛行。正是由于这种“走路腰腿就疼,休息疼痛就好”的临床表现,决定了本病“有症状、无体征”的临床特点,也解释了“装病”的原因。读到这里,您可能会有了领会了吧?

那么,这种烦人的疾病,在家中,我们需要怎么预防呢?
首先,我们需要保护腰部的肌肉。如避免腰部受到风、寒侵袭或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以防肌肉疲劳,失去对腰椎稳定性的保护。
其次,我们需要正确运用腰部进行日常活动。如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腰时间过长时应改变腰的姿势等,防止腰部过度发力,引起椎间盘突出。
最后,我们可以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有效预防本病。如日常闲暇时,结合“津沽推拿腰椎功能恢复导引操”的锻炼,或者采取以下方式,进行锻炼。
1、飞燕点水式背伸肌锻炼:病人俯卧位,使腹部着床,四肢、头部抬起像飞燕一样。锻炼目的同拱桥式。
2、侧卧位梨状肌舒缩锻炼:病人侧卧于床上,上边的腿抬高,抬腿时应尽量使两腿之间的角度为直角,两腿交替进行。此方法可使下肢的外展肌群和臀部得到锻炼。
3、直腿抬高锻炼:主要锻炼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病人平卧于床上,双腿交替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抬腿时应尽量使下肢与身体成直角。
以上,就是关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简单介绍。希望您在出现腰腿疼的时候,可以参考文中知识,及时就诊,防止病情的加重!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是孙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