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该如何防治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 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研究显示全球每年1.5亿人罹患尿路感染,光美国每年就有超过800万人就诊(多为膀胱炎),超过10万人住院(多为肾盂肾炎),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每个女性一生中平均会患有症状性泌尿系感染1~3次,男性则在50岁以后由于前列腺增生高发此病。而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路感染率更是不容小觑,基本上所有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都有尿路感染问题。
泌尿系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 肾盂肾炎 ,后者主要为 膀胱炎 。肾盂肾炎、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根据有无基础疾病,还可分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还有一种无症状性菌尿。
常见尿路感染分类,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
治疗宜选用毒性低、口服方便、价格低廉的药物
3日疗法:选用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等。
7日疗法:呋喃妥因。
单剂疗法:磷霉素氨丁三醇3g。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尿路感染,首要治疗在于尽可能去除复杂因素,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口服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 ,SMZco适用于敏感菌所致感染,疗程一般10-14天。
孕妇: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
对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应做到长期预防:非育龄妇女尿路感染半年发作≥2次或每年发作≥3次、5岁以下儿童3-4度返流,疗程至少半年,绝经后妇女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软膏,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以下是各种常见尿路感染菌群和药物治疗

除了以上用药,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间歇导尿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还有助于减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路感染几率,再次必须强烈推荐一下!


间歇导尿注意事项
(1)切忌待患者尿急时才排放尿液。(2)如在导尿过程中遇到障碍,应先暂停5~10s并把导尿管拔出3cm,然 后 再 缓 慢插入。(3)在拔出导尿管时若遇到阻 力,可能是尿道痉挛所致,应等待5~10min再拔管。(4)阴道填塞会影响导尿管的插入,因此,女性在导尿前应将阴道填塞物除去。(5)插尿管时宜动作轻柔,特别是男性患者,注意当尿管通过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前下方、下方的弯曲部和尿道内口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切忌用力过快过猛致尿道黏膜损伤。(6)如遇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处理:出现血尿;尿管插入或拔出失败;插入导尿管时出现痛苦加重并难以忍受;泌尿道感染、尿痛;尿液混浊、有沉淀物、有异味;下腹或背部疼痛,有烧灼感等。(7)每次导尿情况需记录在专用的排尿日记上,(8)膀胱容量足够、膀胱内低压力及尿道有足够的阻力是间歇导尿的前提。膀胱内压应低于40 cm H2O。无论是无菌性间歇导尿还是清洁间歇导尿, 在进行导尿 前1~2d,教会患者按计划饮水,24h内均衡地摄入水分,每 日 饮 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
间歇导尿间隔时间取决于残余尿量,一般为4~6 h。 根据简易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评估,每次导尿量以不超过患者的最大安全容量为宜,一般每日导尿次数不超过6次;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 当每次残余尿量<100 ml时,可停止间歇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人群庞大,此病引起的泌尿系统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肾功能衰竭和尿路感染。齐鲁医院泌尿外科史本康教授团队一直专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大量临床研究,探索出以骶神经调控术为主的复杂性排尿功能障碍的综合治疗策略,并对该技术进行了标准化,诊治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成功治疗该类患者100余例,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神经源性膀胱专病门诊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现已开诊。
门诊地点:齐鲁医院医院华美楼二楼泌尿外科 2-4诊室
本文是李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