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颤不治疗,就像让心脏一直跑马拉松!
目前对房颤的认知性、诊断治疗率,还有治疗依从性,其实都非常低。有1/3的患者是在发生中风之后才被诊断为房颤。有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有房颤,但是不愿意进行抗凝,没有接受规范化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
很多患者不愿意治疗,希望通过调整作息,调整生活方式来避免房颤发作,可能吗?
其实房颤发生了,想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完全规避,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为房颤的发生,是心脏里面有病灶,有了病灶之后,在一些条件下,比如说劳累,疲劳,喝酒,酗酒,抽烟这种不好的生活习惯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发生房颤。
通过调整作息,调整生活方式,只能去除诱发因素,但病灶始终在那里,不能完全避免房颤的发生,而且随着机体的老化,病情会不断恶化、复杂化,一些生活方式改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从大量临床实践来说导管消融是去除房颤的病灶是最可靠的方法。
房颤不治疗,会越来越恶化,累坏心脏
大家都知道,房颤有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这就是房颤一步一步发展恶化的结果。阵发性房颤顾名思义就是反复的短暂的发作,过段时间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心跳,短暂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那就属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就是发作时间超过7天以上,同时用药物或者用其他方式也没办法恢复正常心跳,就属于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就是患者已经房颤超过一年,甚至已经无法恢复正常心跳,这时候患者很可能已经接受房颤,也不想进一步干预,但是对心脏的影响是在持续扩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时间相对来短一点,对心脏的影响其实也会少一点,如果已经到持续性房颤基本上就要连续发作7天以上,这时候心脏受到影响是非常大的,永久性房颤那就是好几年的房颤,整个心脏一直在跑马拉松,对于心脏的影响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马拉松跑个一两天,跑个三五天,可能多数人都是吃不消的,何况要跑一年,跑几年,心脏只会代偿性扩大,就像吹皮球一样,整个心脏会受到很大的应激张力的影响,如果继续吹下去,这时候皮球肯定要爆掉,心脏负荷特别大。所以房颤尽可能早点接受规范化治疗,通过消融手术及时治疗,减少心脏的负荷压力,防止房颤的持续恶化。
对于房颤,要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效果和患者获益也是非常明确的,目前国内外的房颤指南对于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推荐级别都是比较高的。
房颤的治疗推荐采用射频消融术,它是一个微创手术,并不是像外科手术要开胸,也不需要打洞,创口大小一般只有小拇指的指甲大小。只需要通过穿刺血管,一般来说是在大腿根部这个地方穿刺血管,通过血管建立一个通路,把导管送到心脏里面去,到心脏里面我们去找房颤的病灶,找到病灶之后把房颤病灶消除掉之后,就可以使房颤得到控制,让心脏得到合理的休息,不至于发展出严重的后果。
无论从大量事实来看还是从官方指南文献数据来看房颤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早获益这是非常明确的,房颤导管消融治疗让奔跑的心脏合理休息,让扩大的心脏逐渐缩小减轻心脏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刻不容缓!
本文是陈松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