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同富 三甲
王同富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院 关节外科

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锻炼方案

3400人已读
4-109.bmp

半月板修复

注意事项:

1. 半月板撕裂及其相关问题在运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半月板修复术后如何重建关节稳定及重返运动至关重要。

2. 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功能、回归运动、减少关节面的损害。康复应该早期进行,循序渐进,多方法进行。

3.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 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 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屈膝角度进度:术后8-10天时被动屈膝至60° ,每周被动屈膝角度增加10°左右。术后4周后被动屈膝至90 ° ; 5周时主动屈膝至90° ;术后6周后被动屈膝至120 °; 术后8周可被动屈膝超过120°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或练习后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3小时再冰敷,每日2 一3次。

7. 半月板前、后角损伤缝合术后可早期小负荷负重;半月板体部损伤缝合术后四周内患肢皆不负重且术后一周内不进 行屈膝练习(或遵医嘱进行小范围被动活动),四周内不进行主动屈膝练习,只在医生帮助或指导下每周1—2次行被 动练习。

8.半月板修复术后建议使用膝关节可活动支具保护。

正文

保护期——术后1天至4

(一) 术后当天及术后一天:

术后即刻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予以直夹板固定;麻醉消退后,开始尝试:

1. 踝泵一一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 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踝泵功能练习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一一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 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股四头肌等长练习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一一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 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腘绳肌等长练习

二) 术后2天-7天:

开始尝试直抬腿一一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30cm处,保持3-5秒,20-30次/组,2-3组

直腿抬高练习

开始各方向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三) 术后2-4周:

1.继续并加强上述力量练习;2.术后8-10天时被动屈膝至60° :方法见附录。然后每周被动屈膝角度增加10°左

右。

2.髌骨活动度练习

方法是双手拇指分别将髌骨向内、向外及上下推动,髌骨活动对改善术后膝关节的屈膝角度有很大帮助,患者一定要认真练习。每天可以在床上休息时多练习几次,推髌骨时要有一定的力量,髌骨活动度要足够大(参考对侧),才能有效。

推髌练习

(四)术后5周:

1.强化力量练习;2.被动屈膝至110° : 3.主动屈膝至90° ; 4.开始部分负重,负荷大约为体重的1/3至1/2。 恢复负重期——术后5—7周。

此期不得过多行走,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1. 患肢负重逐渐增加,术后六周可逐渐部分负重。

负重及平衡练习一一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逐渐过渡至单腿

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3次/日。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逐渐过渡至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2. 术后5-7周,继续在医生帮助下进行膝关节被动屈曲练习,但被动活动角度维持在120°;

3. 屈膝20度半蹲;2分/次,休息5秒,连续10次为1组,2-3次/日。

三. 恢复活动期——术后8周至12

1.术后八周患肢可完全负重;

2.术后八周可被动屈膝超过120° ,并可自行主动膝关节活动练习;

3.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4组/日;

4.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10-20分/次,2次/日。

5. 运动员术后三个月可以开始专项运动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四.恢复运动期:(3个月后)

1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2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3通过测试,患健肌力达健侧85%以上,运动中无痛,无明显肿胀,则可完全恢复运动。

备注:

一.屈曲的练习方法:

以下方法按照自身屈曲角度,选择适用的方法。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屈膝练习 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半月板的愈合,旦极易造成肿胀。

1.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范围)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 踝关节处加负荷。

图片13.png

坐位垂腿

2.仰卧垂腿:(适用于100°以上范围)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 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

图片8.png

仰卧垂腿

3.坐位“顶墙”(适用于90-105°范围):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 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

4.坐位抱膝(适用于100。以上范围):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术后第三周开始。开始前测 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利用6-8周时间抱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

图片7.png

坐位抱膝

5.俯卧屈膝(适用于110°以上范围):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 (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但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图片9.png

俯卧屈膝

微信图片_20220329235325.jpg

二-伸直的练习方法:

术前存在伸展受限的(腿不能完全伸直)患者,应选用以下方法加强练习。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的牵拉感及轻 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釆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至极限,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 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1.坐位或卧位伸膝(术后早期3-4周内):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30分/次,1—2次/日。

图片10.png

卧位伸膝

2.俯卧按压(术后中后期4周后,或伸直角度明显受限的):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家属一只手放置大腿后侧,另一只手按压踝关节处。要求同上。

微信图片_20220521223037.jpg

俯卧按压

王同富
王同富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院 关节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