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
1,什么是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寰椎,枢椎之间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和稳定性,枢椎齿状突陷入颅底,对延髓或血管压迫或损伤,进而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寰椎和枢椎作为人的头部和颈部的连接,二者功能重要且结构特殊。正常情况下,寰椎枢椎间各个关节,保持相对正常的对合关系,在共同完成头颈部的屈伸旋转运动的同时,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
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是一类较危险的疾病,不容小觑。头颈部的突然受力是诱发寰枢椎脱位最常见诱因。寰齿关节因受到外力,肿瘤,炎症或先天发育的影响,齿状突后方韧带失去对其的约束,导致齿状突相对寰椎前弓向后脱位,寰齿间隙增大,压迫后方高位颈髓,引起严重的运动感觉障碍乃至危及生命。包括急刹车、高坠跌落、剧烈运动、大幅度的颈部运动或不规范的推拿按摩等均可能导致症状的急剧加重,甚至造成四肢瘫痪、死亡等无法挽回的后果。

正常寰枢椎以及寰枢椎脱位示意图
2,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症状:
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缺乏特征性的症状,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往往与神经受压受损的程度有关,因此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导致患者延误就诊。当出现明显症状时,此时往往脊髓已经受压严重。寰枢椎脱位可能的症状有:
1 感到颈部疼痛或麻木
2 感到颈部活动困难
3 四肢麻木、无力、痛觉温觉感觉异常
4 大小便障碍或性功能障碍
5 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6 呼吸衰竭
3,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治疗:
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目前使用手术治疗有症状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是可靠的治疗手段。手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人为手段恢复异常的寰枢椎位置关系,解除对后方神经的压迫,改善症状,并维持寰枢椎间的稳定性,阻止病情的复发和进展。手术强调:
1 减压:通过手术将处在异常位置的寰枢椎尽可能恢复到正常位置,解除压迫。若难以恢复到正常位置,则增大空间,缓解压迫。
2 固定:通过内固定技术,将不稳定的结构固定,尽可能保持寰枢椎的正常对合,阻止脱位再发生。
本文是谢嵘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